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到了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
灌夫,字仲孺,西汉时人。他性情刚直,讲究信义,说出的话一定做到。他常侮慢地位比他高的官员,而对地位比他低的,越是贫贱,他越敬重。因此当时很多有才能而无地位的人都喜欢接近他。
灌夫喜欢喝酒,并且常因喝醉了使性子。有一天,丞相田蚡结婚,他喝了不少酒。一会,他走到田蚡的面前敬酒,田蚡说:“我不能喝满杯。”
灌夫见他不肯痛快喝酒,便语带讽刺地说:“你虽是一个贵人,但也应喝完我敬的这杯酒。”田蚡还是没有干杯 。
灌夫讨了一个没趣,就走到临汝侯灌贤面前敬酒。这时灌贤正对程不识(曾任边境太守,后改任大中大夫)的耳朵说话,没注意到他。灌夫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 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怒愤之下,刘邦下令辑拿季布。
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任侠”闻名。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
汉初名将韩信,淮阴(今属江苏)人,少年时父母双亡,日子过的很艰难,常常没地方吃饭,只好到城下淮水边钓鱼,钓到了可以卖几个钱,钓不到鱼就饿肚子。
淮水边上有一群漂洗丝絮的老大娘,各自带着饭篮在这里干活。其中一位大娘见韩信饿的有气无力,就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这样。韩信非常感激,对大娘说:“我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你。”
大娘却生气的说:“我是看你可怜才送饭给你吃,哪图什么报答!”
韩信后来受汉高祖刘邦赏识,拜为大将,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取得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与张良、萧何合称“汉兴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