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后逐渐富强起来,不断向东方发展势力,经过一系列的战争,特别是著名的“长平之战”后,六国更不能抵挡秦国的进攻了。从前230年到前221年,历时10年,秦先后灭掉韩(前230)、赵(前229)、魏(前225)、楚(前224)、燕(前222)、齐(前221),最终完成统一全国。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封建割据、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对后代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秦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文化和政治的改革例如实行并建立以皇帝为最高统治的封建专制主义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4-1

秦灭齐

  齐国自济西之战(前283)受到燕军重创以来,实力一直未能恢复。秦国在远交近攻的方针下,采取一切非军事手段,争取齐国中立,以削弱六国抗秦的力量。齐君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对秦亦采取结好政策,不敢支援其他五国抗秦。由于齐王建“事秦谨”,所以“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丞相后胜为秦国重金收买,只幻想与秦联盟,既不与各国合纵抗秦,也不在本国加强战备。齐王完全听信了后胜的主张。直到秦国攻灭了五国以后,齐王才感觉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准备抵御秦军进攻。二十六年,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避开了齐国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3-31

秦灭燕

  秦破邯郸、赵公子嘉逃代后,秦军兵临易水(今河北易县南)。燕国统治集团一片惊惶。鞠武主张西与代联合,南与齐、楚结盟,北与匈奴结好,共同抗秦。燕太子丹认识到诸侯均服秦,不可能再组织合纵,而采取刺杀手段。二十年,派荆轲携带燕督亢(今河北易、涿地区)图和秦叛将樊於期首级,与副使秦舞阳勇士前往秦国诈降。荆轲向秦王献图时,用夹在图中的匕首行刺秦王,未遂;被“体解”而死。秦王赵政遂派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代联军。二十一年(前226)秦军又增加兵力,王翦率军一举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3-31

秦灭楚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将王贲率军进攻楚国北部,开道击魏,揭开了攻灭楚国的序幕。这年,秦王赵政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乘楚国内讧之机,分兵两路进攻楚国。二十二年(前225),李信率一军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西北),蒙武率一军攻打寝(今河南沈丘东南),均击败楚军,会师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楚王派将军项燕率军抵抗。项燕挥军尾随秦军,追击三天三夜,乘秦军轻敌无备,在城父发起突然袭击,大败秦军,占其两座营垒,杀死7名都尉。李信带残兵逃回。秦王赵政认识到楚虽已衰弱,但毕竟地广人众,仍具有一定实力,非轻易可灭。他亲赴频阳(今陕西蒲城西)王翦家,敦请其统兵出征,并按其要求调军60万归其指挥。二十三年(前2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3-23

秦灭魏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军在攻占燕都蓟、取得北方决定性胜利的同时,将主攻方向转向南方。派名将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楚北部地区(今河南南部)占领十余城。在予以一定打击,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保障了攻魏秦军的侧背安全后,即回军北上,于二十二年突然进袭魏国,包围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在魏东部地区设置砀郡。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3-23

秦楚城父之战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王赵政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乘楚国内讧之机,分兵两路进攻楚国。二十二年(前225),李信率一军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西北),蒙武率一军攻打寝(今河南沈丘东南),均击败楚军,会师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楚王派将军项燕率军抵抗。项燕挥军尾随秦军,追击三天三夜,乘秦军轻敌无备,在城父发起突然袭击,大败秦军,占其两座营垒,杀死7名都尉。李信败走,蒙武亦随之撤军。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3-23

秦燕易水之战

  秦灭赵后,兵临易水(源出河北易县南,经徐水流人大清河,与燕长城平行,是燕南部边界),将欲攻燕。燕太子丹派荆轲为使者,携带秦国逃将桓齮之首和燕国督亢(河北涞水、涿县、固安地区)地图,以献地求和为名,行刺秦王,未遂被杀。秦王政二十年,秦王派王翦、辛胜率军攻燕。燕与代军联合,共同抗秦。双方在易水之西大战,燕代联军失败。次年十月,秦军攻占燕都蓟(北京),燕王及太子丹率兵退至辽东(辽宁东南部),秦军追击。燕王听从代王嘉建议,杀太子丹求和,秦军暂停进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3-23

秦灭赵

  秦王政十七年,正当秦军灭韩时,赵国遇到严重旱灾,国内缺粮,人心浮动。秦在稳定占领区形势,将韩地改建为颍川郡后,立即转用兵力于赵,于秦王政十八年派军乘赵大饥之机从两个方向对赵国发动进攻。王翦率上地(今陕西北部)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杨端和率河内(今河南新乡一带)兵,分由南北夹击邯郸。赵王派李牧和司马尚率军抵抗。李牧仍采用筑垒固守,避免仓促决战的方针。秦军屡攻不胜,形成相持。
  王翦利用赵王迁庸碌无知、其宠臣郭开贪财好利和嫉贤妒能的弱点,使用反间计。一方面停止进攻,保持对峙,派使者去赵营见李牧谈和,一方面派间谍携重金潜入赵都,贿买郭开,散布流言,诬告李牧私自与秦讲和,相约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3-23

秦灭韩

  秦赵两军在肥及番吾作战中,秦军先后被歼10万余人,损失巨大,进攻受阻。但赵军亦伤亡惨重。于是秦国便按原定的中央突破,由近及远,逐个歼灭的方针,将主攻方向指向韩国。秦王政十六年,秦国故意挑衅,强索韩地。韩王安企图苟安,被迫献出南阳地(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同年九月,秦王任命内史腾为南阳守,率军前往受地,实际上却以该地为前进基地,作进攻韩国的准备。十七年(前230),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一举攻克韩都郑(今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灭亡韩国。秦国遂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此战,秦国用绝对优势兵力,突然袭击,将韩国一举攻灭,占领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3-23

秦赵番吾之战

  秦王政十四年,桓齮率秦军在肥之战中被赵军全歼。秦王政十五年,秦王嬴政再次派军兵分两路攻赵,一路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今属河北)进迫;一路由太原取狼孟(今山西阳曲)后东进番吾,拊邯郸之背。赵将李牧率军抗击。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李牧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此战,为赵国赢得喘息时间,获得短暂的稳定。但由于在肥之战及此战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3-23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共14页 140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