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城隍山脚下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夫妻操劳了一辈子,累得背脊象弓,地里的重活做不动了。他们日夜盼望着能养个“老来子”。可是,盼呀,盼呀,盼到牙齿都落完了,还是没有盼到一个儿子。老夫妻的日子过得好凄凉啊!
有一天早上,老头儿到城隍山去砍柴,刚刚走到半山腰,看到一群翘尾巴喜鹊,围着一块大石头,“喳喳”地叫个不停。老头儿走过去看看,哈,一个白白胖胖的小毛头,躺在岩石上正吮手指头哩。老头儿高兴得不得了,走上去一把抱起小毛头,紧紧搂在怀里,三脚两步跑回来,一到家门口就叫:
“老太婆呀,老太婆呀,天老爷真的给我们送儿子来啦!
老早以前,杭州没有一口水井。那辰光,这一带地方雨水非常调匀,家家户户都不缺用水。
不料有一年,天气忽然变了,晴空万里无云,接连着几个月都不落一滴雨星。太阳晒得西湖水干,田地裂缝,连人吃的水也难找到。官府怕百姓趁机闹事,于是请来许多和尚道士,筑坛做法事,硬叫大家去叩头跪拜,求老天爷降雨。
有个老头儿也被赶来求雨,可是,那老头儿偏偏不肯下跪。刺史见了很生气,就把老头儿抓起来,安上个“违抗官府”的罪名,要砍他的头。老头儿听了一点也不慌张,反而仰天大笑,说道:“我活了八十岁,死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可惜从今以后,杭州人就再也不会有水吃啦,连你们这班当
康熙皇帝下江南,来到了杭州。他在西湖四周到处游山玩水,吟诗题字,自称是个风雅的皇帝。
一天,他要到灵隐来耍子了。灵隐寺里的老和尚得知消息,真是又惊又喜,连忙撞钟击鼓,把全寺三百多个和尚都召集拢来。和尚们披起崭新的袈裟,头顶檀香,手敲法器,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大家跟着老和尚,赶到一里路外的石莲亭把康熙皇帝接到灵隐来。
老和尚陪着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后、山上山下游玩一番。康熙皇帝见到灵隐有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泉水,山上长满绿荫荫的树,地下开遍红艳艳的花,真是一个好地方呵!他心里一高兴,就吩咐人在寺里摆酒用膳,想多耍子一会儿。皇帝摆下酒席可热闹啦!吹的吹
很早很早以前,杭州还是一大片干涸的海滩。周围几十里内见不着一条小河,也找不到一条小溪。住在这里的老百姓,每天都要担着水桶到老远老远的地方去挑水。他们光为这点点水就日愁夜愁,从来没过上一天开心的日子。
老一辈人,有的就知道灵隐后山里有股清泉,因为被一道很厚很厚的石壁挡住了流不出来。多少年来,曾经有好些年轻人上山去过,想把那道石壁凿穿,可是都没有成功。慢慢地知道的人也就少了。
后村有个小伙子名叫水儿,从小没爹没娘,是他老爷爷抚养长大的,从六岁起,他就跟着老爷爷一起去挑水,至今已经整整十五年了。这一天,是水儿二十岁的生日,老爷爷为他下了一大锅面,祖孙两个快快活活地过了一天。到了晚
在唐朝时候,有一年的中秋节夜里,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照得满世界晶亮晶亮。
半夜时分,灵隐寺里的烧火和尚德明,起身到厨房去烧粥,听见了一阵滴滴答答的声音,觉得很奇怪,望望窗户外,月亮明光光的,哪里来的雨声呢?于是他就开门出去,仰头望望,见有无数珍珠般的小颗粒儿,从月亮里纷纷落下来,掉在寺边的山峰上。他看着看着,等那小颗粒儿落完了,就来到山峰去寻找。寻一粒,拾一粒。寻一粒,拾一粒……那小颗粒儿都有饱饱绽绽如黄豆那么大,色彩多样,真好看呢。他拾呀拾呀,从半夜拾到大天亮,拾了满满一兜。
第二天清早,德明和尚把夜里拾来的那些小颗粒儿拿去给智一老和尚看,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