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地为玉皇山古六十四景之一,开辟于清末民初,当时的玉皇山福星观主持者李理山(紫东道人)曾花费巨资拓道观、修山路、筑山房、筑亭叠石,开紫来洞,辟太极园,山林景色大为改观。福星观四周林木环植,远望如仙人之蓬头,故有“山顶蓬头”之称。七星亭、七星缸四周,包括现樱花地区域内,环植樱花,盛开之际,如锦绣帏幕。2008年重新整治梳理樱花地景点,局部恢复了樱花景观,并对周边的石林景观进行了整治,陡峭处石骨嶙峋,凹陷处草木葱茏,可谓一步一景。
新湖滨景区东侧区域原为清旗下营。辛亥革命后,杭州城墙、城门陆续被拆,城湖合璧,旗下营也被辟为市场。
教场路在宋代为景灵宫及钱塘县治故基,元时改为教场,民国时期建路。新湖滨景区保留了原教场路格局走向,路面铺以石板或卵石,设立路名标志,以保留。同时设置表现元教场和清旗营的旗杆、兵器模型,并设古城墙标志,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
赵之谦(1829~1884),字益甫,号撝叔,别号悲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咸丰己未举人。怀才负奇,博古通今。历任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等县县官,政绩颇著。在书画方面有极高的造诣,为清代后期著名的“海上画派”代表人物。赵之谦墓在西湖丁家山麓,原墓已毁,2003年建亭于墓址附近以资纪念。
位于风光旖旎的三台山顶,三台阁最初出现在明代周龙所绘的西湖全景图上,在明崇祯年间所刊《天下名山胜概记》中的“西湖全图”上更有清晰的描绘。原阁久废,2004年重修,为二层八角重檐建筑,面积266平方米。临阁远眺,山峦叠翠,碧湖如镜,湖西全景可尽收眼底。
位于三台山东麓,于谦墓旁。又名“旌功祠”,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八年(1869)重建,经1998年修葺整治后,在于谦诞生60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祠由前殿、正殿和后殿三进建筑、南北两庑及祈梦殿等组成,简朴而巍然。祠内陈列于谦塑像、生平事迹、大型浮雕、镇河铁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