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南线景点之一,位于柳浪闻莺公园内。
原位于安徽歙县,始建于清代晚期,为徽派民居。房屋共两层两进,封火墙、硬山顶结构,前通面宽9.55米,后通面宽11.15米,通进深12.63米,呈梯形状,占地面积130.7平方米。该民居为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其砖雕门楼,室内木雕和高墙封火墙等,显示其徽派民居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建筑魅力。现因西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建设,采用移地搬迁,原状修缮的手法,使之成为西湖南线景区一处古朴的人文景观。
西湖南线景点之一,位于杭州涌金公园涌金池内,传说张顺就死于此地。
张顺是元末明初小说《水浒》中一百零八将之一。人称“浪里白条”,原在浔阳江上打渔为生,后上水泊梁山,屡建战功。
据《水浒》载,北宋宣和年间,张顺随宋江奉召南下征讨方腊,战死在涌泉水门下。有诗云:浔阳江上英雄汉,水浒城中义烈人。天数已尽无可救,涌金门外已归神。
江洋畈生态公园的前身,是西湖淤泥疏浚的堆积场。堆晒了6年,在西湖淤泥里沉睡了数百年的水生、陆生植物种子纷纷发芽,江洋畈变成了以垂柳、湿生植物为主的次生湿地。
2008年,杭州决定把昔日的淤泥库打造成21世纪杭州西湖生态公园新典范。
整治过程中,园文部门几乎没有拔掉一株原生态植物,完整地保留了原生态植被。在补种的植物选择上,全部选用原生品种:醉霞般的金鸡菊、飘逸的狼尾草、波浪般的红蓼、红果点点的接骨木、野趣自然的波斯菊等,与西湖淤泥自然生长出来的柳树浑然一体。
其实,江洋畈生态公园,还有点像西溪湿地,同样拥有湿生林、浅水沼泽、湖泊池塘等多层次的湿地景观,还为鸟类、鱼类
法华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北高峰下。据《西溪梵隐志》,法华寺是“西山一支,其阳为竺国鹫岭,其阴为法华。”阴,即西湖北高峰的北面,峰南便是著名的灵隐寺,它与法华寺正是在一峰南北的两面。在西溪之东,法华山下的法华寺约有1700年的历史。东晋昙翼法师开山。据《庐山高贤传》记,法志门徒昙翼,七岁入寺学法,成为佛教史上著名高僧,曾在此山诵《法华经》十有二载,遂感普贤菩萨现法相,凌其空。郡太守孟公闻达于朝,故上勅建法华寺以表之。(据传说,普贤菩萨为了考验昙翼的道行,曾幻化成美女,深夜入寺去“调戏”过他呢。这故事远近流传,还被融入宋元之间无名氏的小说《月明和尚
永福寺位于灵隐之西约一华里处的石笋峰下,自东晋慧理禅师开山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据清康熙年间《杭州府志》卷三十二《寺观》载,永福寺座落于飞来峰呼猿洞对面的形胜山下,旧分上下两寺,与下天竺(旧称翻经院)等寺一样,同为慧理禅师开山创建。据载,东晋咸和元年(362年),西印度高僧慧理来杭卓锡筑庵,接连兴建了灵鹫,灵隐等十座道场,永福寺是其中之一,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南朝刘宋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有慧琳禅师继慧理开山后筑庵于石笋峰下。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吴越王钱元瓘于石笋峰下建晋圆院,又与山同名为资严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敕改额为永福寺。北宋熙宁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