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阳(瑞石)山,又名紫阳洞、雪风洞。清雍正《西湖志》卷六引《成化杭州府志》:“在橐驼峰之侧。”明《西湖游览志》卷十二:“雪风洞,谽谺曲径,履舄所涉,栩栩然觉有仙风焉。”
在孤山路。《湖山便览》卷二:“在陆宣公祠后,亦名勾留处。国朝范忠贞公承漠以浙抚升任福建总督,去浙时,取白乐天句‘勾留处’三字于湖心亭。寻公死耿逆之难,浙人哀思,于孤山路建祠崇祀。康熙二十八年移字悬祠前亭上,亭临方池。公子时崇为福浙总督,悉栽荷池中,周缭石垣,临池增建水阁,辅以舫斋,环以曲廊,左构重楼,后起高轩,遂成湖上胜地。初公子尝于盛夏过湖堤,适荷花盛开,触事行吟,得绝句十首,邦人刻石于此,因称吟香别业。”今已不存。
在龙井。《西湖新志》卷二:“龙井在凤篁岭巅……。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兴复古迹,堂轩泉石,焕然鼎新。明年高宗临幸,题前堂额曰‘篁岭卷阿’。”
建于清代,原位于南高峰北麓一山泉旁,建有亭台楼阁。清《湖山便览》卷八:“在南高峰北麓,由六通寺循仄径而上,灌木丛薄中,奇石林立,不可名状。山阴陶骥疏石得泉,泉从石壁下注,高数丈许,飞珠歕玉,滴崖石作琴筑声,逐于泉址结庐,辅以亭榭,由泉左攀陟至顶为楼,曰‘白云窝’,楼西为台,以供眺览,曰‘流观台’。台下洞壑窈窕,稍得平壤数弓,为堂三楹。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到此游览,题“留馀山居”四字为额。后又题泉旁亭“听泉”,为乾隆御题杭州二十四景之一。《西湖新志》卷二:“有
在今西子宾馆内。《湖山便览》卷七:“甘园西址,明末为白云庵,岁久覆圮。国朝雍正间郡人汪献珍重加葺治,易名慈云,增构亭榭,杂莳卉木,沿堤为桥,以通湖水。乾隆二十二年圣驾临幸,御题‘漪园’二字为额。”《西湖新志》卷八引《新西湖游览志》:“园中水木清华,交映绀碧,天光云影,绝底明漪。寺后丛植万花,浓淡相间,山石荦确,堆垒玲珑,而一径通幽,别成风景,棋枰琴榻,位置得宜,左祀月下老人。”园已不存,遗迹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