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杭州百科

婆留井

唐大中六年(852),临安石镜乡钱垄坞有名钱宽者,其妻水邱氏产子之时,家中红光炫目且闻兵马之声,钱宽视子为不祥之物,欲投子于井,幸被阿婆留住,孩子小名即呼“婆留”,井亦名“婆留井”,钱婆留长大后自更名为“钱镠”,于唐末乱世之时治理江浙地方颇有业绩,终成吴越国一代明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三潭石塔

在三潭印月南堤之上,临湖而立。三座石塔最初为宋代苏轼所建,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不使湖泥再度淤积,在堤外湖水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名之为“三潭”。
现存的三塔是明天启年间重建的,三塔高约2米,分布呈每边62米的等边三角形。民间传说,三潭印月是一只大香炉的三只脚,而这只大香炉则倒扣着一条黑鱼精,香炉的三只脚伸出水面就成了三潭印月。
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中空的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出"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三潭印月因此得名。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茅家埠

沿杨公堤北上,过丁家山,即到茅家埠。茅家埠景区东临杨公堤,南为丁家山、空军杭州疗养院、浙江宾馆和五老峰,西至茅家埠村,北为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包括茅家埠、翁家桥以及大小麦岭一带。古时,这一带湖面宽阔,舟楫进出频繁,西湖南山龙井诸泉以及北山分流之水,都从这里注入西湖。对这一带的景观,王士禄《竹枝词》这样描绘:"渡头向晓聚兰桡,胜日春风粉黛饶。相唤茅家埠头去,纷纷摇过第三桥。"清代以后,湖面逐渐湮塞,其内多为鱼塘、农田、茶园等,杂乱无章,有碍观瞻。2003年,在湖西综合保护工程中恢复了茅家埠水面,这是目前西湖恢复的最大面积的水面。工程突出湖埠、香道及水滨民居的景观特色,着重体现茶文化、佛教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九里松

古时候,西湖南北山各有一道以苍翠松色为主景的绿色长廊。在南山的叫万松岭,在北山的是“九里云松”,俗称九里松。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时,于行春桥至灵隐﹑三天竺间植松,左右各三行,凡九里,苍翠夹道,人称九里松。后即以九里松名其地。(见宋周密《武林旧事.湖山胜概》﹑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北山胜迹》)。九里松是西湖最早的由人工栽植的行道树带,这些松树日久成材,株株长得挺拔巷翠,高亢壮丽,姿态雄伟,前人称它们“阴霭如云,日光穿漏,若碎金屑玉。人行其间,衣袂尽绿。”松树造景,自成特色,后来被列为钱塘八景之一。“九里云松”绿色长廊实际起到了佛寺前导部分的作用,是一个环境上与情绪上的过渡阶段,是前奏曲,起着由俗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中印寺

在中印峰下,相传是由宝掌大师创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原先寺庙规模不大,与天竺各寺一样供奉观世音。有一井,清澈见底,人称甘露泉。后年久失修,香火渐衰。2006年进行了整治修缮。中印寺虽不大,但小巧精致,藏而不露,也不失为一处佛教宝地。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共164页 817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