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杭州百科

火德庙

位于梓橦祠南,在今城隍阁景区南侧,十二生肖石上方。宋以火德王,故南渡后建庙于此,以奉荧惑之神。明董其昌书“坎离既济”额。徐渭,陈洪绶曾先后寓居吴山火德庙西爽阁。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云居庵

又名云居圣水寺,在云居山顶。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一位来自豫章云居山的道膺禅师在此结庐筑庵,取庵名为“云居”。后毁。北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僧人了元和尚在此重建云居庵。元成宗元贞年间(1295-1297),僧人明本禅师在此山建圣水寺。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并圣水寺于云居庵,赐名云居圣水寺,为云居山一大禅寺。当时寺内有听松轩、迭秀亭、振衣亭、三台石、烧香洞、三佛泉、中峰发塔等景点。据《西湖游览志》载:“明本号中峰,又号幻住,博涉经史,洞彻法源,为文操笔立就。祝发时,有故宋宫人杨妙锡者,以香盒贮发,舍利丛生,遂建塔寺中。”塔早圮。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归云洞

又名"石屋",顶穹旁削,可中列数十人。天将雨,则云雾自洞中出;将晴,云雾则收,故名"归云洞"。对这一奇观,历代文人墨客都作诗咏之。诗人徐志作《题石屋》一诗:"一窟如悬盘,神工巧琢成。骨毛寒气逼,座榻白云生。不雨岩常润,无风襟自清。惟余丹灶火,午夜透关明。"元世祖时,洞口筑有一亭,有"观云亭",供游人在此小憩,亭在明初时毁。元初,此地尚有一座"望江楼",登楼东望,钱塘江侧一目了然。古人慨叹曰:"沧江匹练横,黄篾三间盖。寒潮信朝夕,吴越此襟带"。楼毁于明初。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在洞顶重建望江楼,不久易名为"云霞海曙楼",楼早圮。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青衣洞

在宝莲山重阳庵北。崖壁镌在唐开成五年(840)南岳道士刑令闻、钱塘县令钱华、道士诸葛鉴元的题名,为吴山诸崖刻中最早的摩崖石刻。相刻有人行至洞口,见洞内有一面目清秀的青衣童子,问之不应,入洞探视,不见童子,但闻风雨声,毛发悚栗而出。此说并无年代、人名记载可查。元朝杭州诗人张雨叹曰:"峭壁层崖紫翠深,松萝垂洞昼阴阴。青衣本自莲莱客,天上人间何处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感花岩

宝成寺后岩壁,镌苏公别牡丹诗及明吴东升"岁寒松柏"四大字,朱术珣"感花岩"三大字。旁又镌"前度刘郎"绝句。下有东鲁生印,不知何许人。感花名取苏公诗意。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 共164页 817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