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庵在灵隐寺右之半山,韬光禅师建。师,蜀人,唐太宗时,辞其师出游,师嘱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师游灵隐山巢沟坞,值白乐天守郡,悟曰:“吾师命之矣。”遂卓锡焉。乐天闻之,遂与为友,题其堂曰“法安”。内有金莲池、烹茗井,壁间有赵阅道、苏子瞻题名。庵之右为吕纯阳殿,万历十二年建,参政郭子章为之记。韬光庵1950年后几经整修。此处殿堂亭阁,因山而建,玲珑曲折,极尽雅致。今庵内有白云深处、涌芬阁、韬庵、一瓯亭等。还有吕纯阳炼丹台遗址,观海亭、候仙亭,维摩洞等胜迹。
位于灵隐飞来峰半山腰的翠微亭小巧玲珑,亭旁山径旋绕,掩映在苍松古木之中,朴素而端庄。此亭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为悼念岳飞而建的。亭上有楹联云:“路转峰回藏古迹,亭空人往仰前贤。”清《湖山便览》卷六:“在飞来峰北,绍兴十二年韩世忠建。韩解枢柄,自号逍遥居士,常策驴游湖山间,因岳鄂王有《登池州翠微亭》诗,用以名亭,盖隐痛之也。后废。乾道五年安抚(周)淙重建。”《西湖新志》补遗卷一:“清光绪中,钱塘丁丙重建。”今日的翠微亭是1924年时在原有亭址上重新修筑的。
春淙亭原在合涧桥上,明时所建,清代乾隆年间才移到回龙桥上,游人必经之处。春淙亭名,取自苏东坡“灵隐寺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之句。海宁许承祖诗有“乍疑飞雨乱春江”之句,即纪此景。现在的亭是1933年重建的。
冷泉亭位于灵隐寺前、飞来峰下,为唐刺史元薁所建,唐时亭在水中,宋移建于岸上,并建起水闸蓄水排洪,“冷泉放闸”成为古代灵隐寺的景观之一。冷泉亭有一著名楹联,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出了对联上联:“泉从何时冷起?峰自何处飞来?”;清末大学者俞樾对得巧妙:“泉从冷时冷起,峰自飞处飞来!”。
《天平环宇记》所载:上古尧舜时,许由因不愿做官外逃,遁迹山林,曾在此隐居,故名“稽留峰”。又说东晋丹术家、道教理论家葛洪曾在此修炼,故名“葛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