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化童鸡,杭州名菜,又称黄泥煨鸡,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传说古时有一叫花子弄到一只鸡,可又缺锅少灶。饥饿难忍之际,他便仿效烤红薯的方法,用烂泥将鸡涂包起来,放在石块垒成的“灶”上拾点干柴煨烤,过一会儿泥干鸡熟,他随手拿起放在地上,鸡毛脱落,顿时香气四溢。这种泥烤技法传入菜馆、酒楼,厨师们又不断改进,在煨烤的泥巴中加入绍酒,将鸡包以西湖荷叶烤制,使荷叶的清香和母鸡的鲜香融为一体,历年延传下来,“叫化童鸡”的名声远扬。
原料:
净嫩母鸡一只(约重1500克)
鲜荷叶 2.5张 精盐 2克
花椒盐 10克 酱油 35毫升
“龙井虾仁”选用鲜活大河虾,配以清明前后的龙井新茶烹制,取料讲究,清鲜味美,虾仁玉白、鲜嫩,茶叶碧绿、 清香,色泽雅丽,峥味独特,是杭州传统风味名菜。相传,清朝乾隆拭皇帝下江南时,恰逢清明时节,他将当地官员进献 井的龙新茶带回行宫。当时,御厨正准备烹炒“白玉虾仁”,闻着皇帝赐饮的茶叶散发出的一股清香,他突发奇想,将茶叶 连汁作为佐料洒进炒虾仁的锅中,烧出了此道名菜。杭州的厨师听到此传闻,即仿效出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龙井虾仁”。
原料:
鲜活大活虾 350克
绍酒 15毫升
葱段 2克
白糖
“西湖醋鱼”是杭州传统风味名菜。这道菜选用鲜活草鱼作为原料,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鱼笼中饿养一两天,使其排泄肠内杂物,除去泥土味。烹制时火候要求非常严格,仅能用三四分钟烧得恰到好处。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蟹肉滋味,别具特色。50年代,此菜以楼外楼菜馆蒋水根师傅烹制最为出色,曾多次为周恩来总理等中外贵宾宴请烹烧。
“西湖醋鱼”相传始于南宋高宗年间,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西湖醋溜鱼,相传是宋五嫂遗制”。又名“五柳鱼”和“醋溜块鱼”,之后经改进出现了“醋溜全鱼”,新中国成立后“醋溜全鱼”被改名为“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还有一则“叔嫂传珍”的民间传说。相传古时有宋姓兄弟
追本溯源,“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原料:
猪五花肋条肉 1500克
绍酒 250毫升
姜块 50
莲藕入菜不仅有江南的地域特色,也有季节的特征,让人联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日江南。而炝腰花也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种烹饪方法,它保持了腰花口感的脆嫩。“莲藕炝腰花”的创意显示了“杭帮菜”的特色,那就是色泽淡雅,口感脆嫩清新,味道清淡鲜美。
原料:
猪腰、莲藕、大蒜、生姜、葱丝、红辣椒、青辣椒、芝麻油、盐、味精、白酒、淀粉、酱油、白醋、白糖、蚝油
做法:
1.莲藕洗净,切成薄片,用糖水、白醋泡好。
2.将腰花切梭子花刀块,放入盐、味精、白酒、淀粉,搅拌上浆,然后焯水,用矿泉水凉透,放置在莲藕打底的盘中。
3.用蚝油、糖、酱油、醋、姜、蒜、红椒片、青椒片调制成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