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营弄往北,穿过体育场路,在东方装饰公司北侧,有天水巷,以天水桥得名。该巷东起中河路立交桥,西通中山北路,长390米,宽4米。巷内店家多由外地人开设,虽小本经营,却都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西段北侧还有一所教授书画见长的特色小学,琅琅的读书声与悠长而又韵味十足的叫卖声合在一起,组成一曲和谐的生活乐曲。天水桥是座古桥,宋时称天水院桥,跨小河,桥东有皇城司,西有草料场,北为六部架阁库。元至正十二年(1352)后称岁寒桥。清时有天水桥市,乾隆《杭州府志》载:杭人爱惜桑叶,有野蚕必豫杜其种,无今所谓茧纳。今城北天水桥所市,皆绵纳染刷而成者。建国后扩建体育场路时天水桥被拆除。
社坛巷西,在今民航大厦背后,有下焦营巷,长263米,宽3米。隔凤起路在清远里住宅楼群问原有上焦营巷,长250米,宽3米。两巷原为一巷,宋时称马营巷,因该地驻马军营司,属武备门节制司城内四将中的东将,有骑兵500人。因而焦营巷实为马营巷之讹。出现这种讹转,大概大写的马(馬)字与焦字形近的缘故吧。焦营巷分上下焦营巷,则在清之后的事,东西向的清远桥直街(今并入凤起路)把巷一分为二。里人按杭州南上北下的习称,街北的焦营巷段称下焦营巷,街南段称上焦营巷,巷名沿袭到今日。
三佛厂在经折弄北,位于今二圣庙前与屏风街之间,亦通下焦营巷,长289米。清时,巷内有一家铸造作坊,铸造了三尊大菩萨像立在作坊前,遂名气远扬,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广告效果,于是三佛厂的名声不胫自走。该厂直到上世纪90年代建中大广场时才被拆除。同时拆除的还有下焦营巷的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