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义弄,西通十三湾巷,今为住宅小区内通道,长37米,宽2米。据《武林坊巷志》,宋时此处有彭家油靴店,由“义弄”系“油衣弄”之讹,也叫油靴弄。
系市河填士建成,南起河坊街,向北越东西向的惠民路、西湖大道、清泰街、解放路、平海路,至庆春路。长2014米,宽4.5米。 据史料记载,市河从南端引盐桥河(中河)水,与盐桥河平行向北流,至天水桥折西出武林水门,又名小河。市河不通舟楫,仅供市民洗濯和排泄雨、污水。在南宋,因其近御街,在南端熙春桥有名酒楼“熙春楼”,桥下有南瓦子。后因年久失疏,河道淤塞,临河街市逐渐消失,1936年,新宫桥至光复路的市河淤塞,河道上建小菜场,自此市河与盐桥河隔绝。杭州沦陷时期,市河全段被废土堙塞,1946年,杭州市政府决定将河坊街至庆春路间堙塞河段改筑成4.5米宽的道路(先筑水漾桥至炭桥一段),以减轻中山中路的行
源茂里有三幢并联式石库门清水砖墙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由上海人沈源茂投资建造,墙上“沈界”界石尚在。源茂里共20余个单元,一律的花岗石门框,乌漆大门,但楼梯、柱头、栏杆、门窗上又采用西洋纹饰,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这组近代民居已被列入要保护的历史建筑。
扇子巷南起河坊街东段,与原布市巷相对,北至清泰街,长750米,宽2米。古名集庆巷,因巷内多制扇作坊,故又称扇子巷。建中河高架路后,扇子巷仅剩半边,改名为中河中路。
南起河坊街中河东侧与原靴儿河下相对,北至三圣桥接三圣桥河下,长95米,宽2.5米,因地处新宫桥沿河一带,故名。新宫桥原名宗阳桥,其西原有南宋度宗之宗阳宫,故名,明改称新宫桥,民国19年将石拱桥改为梁版式平桥。1966年曾与三圣桥河下、铁佛寺桥河下、凝海巷、堂子巷合并称兴无巷。1981年与上述各巷分开,复称新宫桥河下。三圣桥河下,南起三圣桥,接新宫桥河下,北至铁佛寺桥接铁佛寺桥河下,长75米,宽2.5米,以三圣桥得名。铁佛寺桥河下,南起铁佛寺桥,北至水亭趾接凝海巷,长80米,宽2.5米,因巷南端有铁佛寺桥,故名。以上几条河下,中河路改造时,路仍在,但巷名消失,均称中河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