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起直吉祥寺巷,两折北至河坊街,长298米,宽2-3米。南宋时,巷内有水月寺,明万历时巷内钱氏寿百岁,士绅为其在巷北侧建牌坊,易巷名为百岁坊巷,沿用至建国后,1966年改名为少年巷,1981年复名。百岁坊巷隔河坊街斜对有信佘里,南起河坊街东段,北至水亭址。民国时建里弄式民居,名信余里,现建信余里住宅区。
北起河坊街中段,南折西通粮道山,长260米,宽1.7米。南宋时管理诸司诸军粮料院署在此,故称管米山巷,巷名延续至今。在建杭州历史博物馆时,西段堵塞。
北起河坊街,南折东至建国南路,内有横弄通吉祥巷,长229米,宽2.5米。此地原为茆山河之一段,南通保安水门,南宋绍兴时建德寿宫,填斗富一桥以南河段筑路,故称断河头。《妙香诗抄》有《断河夜泊》诗: 夜泊断河头,孤舟破寂寥。 烟收层堞雨,风送浙江潮。 月色涵秋浦,歌声和客箫。 更向南北寺,钟鼓出山遥。 民国时称河头,建国后改名为断河头。在东河东侧有斗富一桥东河下,南起河坊街,北至斗富二桥弄,为东河沿河东侧道路,长156米,宽2.5米。斗富一桥南宋时始称通利桥,后称斗富一桥、豆腐一桥,清时称斗富一桥,民国时称一桥,建国后沿用至今。元至正年间(1341-1368),王维贤隐居于此,筑有东里草堂。清
原东起望江路两端,西至中山南路。长50米,宽1O米。宋为怀信坊,俗呼糍团巷。民国时建路,因地近鼓楼,故名鼓楼湾。20世纪末修中河高架路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