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东端与环城东路交叉处一带地域的区片名。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福建巡抚金学曾在此建别墅而得名。清顺治时,其中一半归户部右侍郎严沆所有。沆事母至孝,取“皋鱼风树”之意,故又名“皋园”。皋园曾自称“古树当轩,流泉绕户”,有“杭州第一好园林”之称。园内华屋山丘,点缀井然,芭柳瘦石,相映成趣。内有梧月楼、小沧浪、墨琴亭、绿雪轩、芙蓉亭、怡云亭等构筑。当时为东城八景之一的“太湖垂钓”亦有其中。嘉庆道光年间,另一半归文渊阁大学士章煦。章氏子孙守此业达百年之久。后为六合县令舒
在见仁里北侧,东出青年路,西抵延安路,路长372米,路宽8米,两侧人行道宽狭不一。清时为“八旗兵营”营内道路,以泗水坊桥而取名泗水坊巷。民国初易名泗水路。20年代末随着“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又改称国货街。1981年改名为国货路。
忠清巷地名始于明代,《成化杭州府志》:“升平坊,本名忠清里,入褚家塘。以明正德十六年(1521)里人胡世宁请御只唐凤仪为王琦、项麒二公建坊,以旌其清,并唐褚公遂良之忠,故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布政使李默并勒世宁名于上。”
南宋时,此地为东城外,南宋皇帝在此建富景园,俗名东花园,又称东御园。园近处有百花池,张士诚拓杭城时圈入城内,故元末有百花池上巷之称,讹传为“白花蛇散巷”。明朝时,巷内多木材作坊,改名板儿巷。清时,分段称上、中、下板儿巷。民国34年(1945)杭日战争胜利后,上、中、下板儿巷统称建国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