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油局桥为界,分为上、下兴忠巷。下兴忠巷,原有杭州扇子会馆,有扇业祖师殿,供有琢、砂、磨、糊、折等业的先辈艺人462人。重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它可说是杭扇历史发展的见证。
横跨东河,南宋为拱形石桥,现已改成钢筋混凝土平桥。据《梦梁录》卷七载:安乐桥,宋名福济桥,又名广泽桥。明清时称安乐桥。据《西湖民间故事》记载,南宋时,王佐断臂劝陆文龙归宋,宋帝封之为安乐王,并在菜市河(今东河)边修建王府。王佐为方便河两岸居民往来,用建王府剩下的材料建造此桥,居民怀恩,取名安乐桥。
西出武林路,清代时名蒋纱弄,又名涨沙弄,民国时改江山弄。《北隅掌弄》载明末有蒋昆玉者,织机为业,能织出轻薄如蝉翼的丝绸,名声鹊起,誉震杭城。织造局称为“皓纱”,老百姓则叫“蝉翼纱”,远销日本、印度。
保康巷北有羊血弄,在青年路东侧,南通开元路,转北至积善坊巷,东通中山中路,原曾与保康巷相通。羊血弄,《乾道临安志》有记载,称“乐众坊、南棚巷“,俗称虎跑泉巷,清称羊血弄,民国时称玄坛里、玄坛弄,也曾并入保康巷,建国后复称羊血弄。
原东起中山中路中段与平津桥相对,西至定安路中段与涌金路相对,长396米,宽3米,自扩建西湖大道后,仅剩一角。古时,这里是海滨,为防海潮侵袭,在此修建防海大塘,称“洋坝”,故而这一地带称“洋坝头”。今改巷名,讹为羊坝头。宋代称这条巷名坝西巷,属市西坊,为繁华街市一段。《咸淳临安志》记载:“市西坊,俗称坝头,又曰三桥街,今为市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