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解放路与浣纱路相交地段的区片名,南宋时有甘泉坊。清代时为井亭桥大街。唐代李泌守杭州时开凿六井,李后任宰相,人们称甘泉坊之相国井,井上有亭,井旁之桥称为井亭桥。宁时井亭桥横跨于清湖河(今浣纱路)之上,民国时一度称迎紫桥。
下袁井巷与牛羊司之间有元宝街,西起牛羊司巷,东至金钗袋巷,为杭城惟一保存至今的古石板路。整条街东西两端低,中间高,呈弓形,中间横铺石板120余块,每块长1至2.2米,宽70至90厘米,厚8至10厘米,两侧为直铺石板,每块长1.5米左右,宽30至50厘米不等。金钗袋巷至牛羊司巷段。原是石板路,后改建成石粉路面。该路全长210米,路宽2.5至3.5米,石板与石粉路面。元宝街之名,是因元代省府富藏库在朝天门(鼓楼)外,疑其旧址在此。“元宝”或因富藏而称。后人因巷内两侧高墙如元宝之两翼,中间石板路光滑如元宝心,疑为以状取名。被誉为国宝的胡雪岩旧居坐落在望仙桥东南堍,这里在南宋时是奸臣秦桧的相府,以
北起四牌楼西端,南塞。长10米,宽2米。地处瑞石山东麓山坳中,以形得名。杭州地名中有以“人名”、“事名”、“物名”等,这里是以“形”名的,因地势高高拱起,如元宝“心”。也是为讨口彩。它的东面连接四牌楼、城隍牌楼,这条路古代是皇帝上山的路,康熙、乾隆几欠上吴山都经由此路,从元宝心连接的登山道有宽阔、整齐的石砌台阶,可见当年皇家气派。元宝心60号有阮公祠,系祀清浙江巡抚阮元的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