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路南有万寿亭街,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圣祖南巡,诏蠲本年田赋,赐80岁以上老人粟帛,70岁以上者免本身徭役;增各府州县童生进额,万民高呼,建亭本以祝圣寿无疆,街以亭名。
三元坊巷对方便弄,宋为修义坊。俗称凌椒姜巷,为屠 所聚,亦呼肉市巷。据《说杭州》记载,明淳安人商略尝住此巷,他参加乡试、会试、殿试均得第一,“连中三元”,后官至兵部侍郎、春坊大学士,地方官员遂在巷口建青石碑坊,记得“三元坊“三字,遂改巷名为三元坊巷。
宋时为吴山坊,坊内有大井,称吴山井巷,俗称大井巷。相传此井为五代吴越时德昭国师所凿,周四丈,其水甘冽泓莹洁,异于众泉。南宋绍兴年间,太尉董德元捐钱购石板盖上,中凿五眼。宋淳佑七年(1247),临安大旱,城井皆涸,独此井日下万绠,不盈不减,都人神之。安抚赵与 在井旁立祠保护。明洪武初,参政徐本立石刻“吴山第一泉“五字。背面记述此井在南宋淳佑年间大旱利民之事,今碑已废。大井巷内围绕有许多故事,流传至今年代最早的是:明代万历元年(1573)在井旁开设了一家朱养心药室,汲取井水炼制专治疮毒的膏药。据《乾隆府志》记载:朱养心,余姚人,幼年入山采得方书,专治外科。迁来大井巷开药室,手到病除,远近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