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焘(353~422),字德仁,东莞莒县(今属山东)人,宋武敬皇后兄。少好学,通《三礼》,被举为晋国学助教,参与制订朝廷祭祀礼仪。后去官,在家耕种养亲十余载。刘裕起兵平定桓玄,用为尚书祠部郎,至南朝宋时,累迁至太常。虽为外戚高官,仍旧茅屋蔬食,俸禄分与亲戚。永初三年卒。
萧思话(406~455),南兰陵(今江苏镇江)人。少好书史,善弹琴,能骑射。初为晋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宋文帝时为青州刺史,檀道济北伐失利,也弃镇南逃,被免官。复受任为梁、南秦二州刺史,收复汉中。刘骏讨元凶刘劭,他起兵响应,刘骏即帝位,授以中书令、丹阳尹。官至郢州刺史卒,谥穆侯。
赵伦之(?~428),字幼成,下邳僮县(今安徽泗县东),刘裕舅。少孤贫,随刘裕起兵,以军功累迁至雍州刺史。文帝时,官至领军将军。虽为外戚,但能以俭素自处。元嘉五年卒。
刘康祖(?~450),南朝宋将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后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习弓马,有膂力。屡犯法,文帝以勋臣子每宽赦之。后折节自修,为南平王铵安蛮府司马。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南侵,为宋军先锋,大破魏军,以功转左军将军。同年秋,文帝北伐,康祖在寿阳北与魏军相遇,以八千人与魏军八万骑遇于寿阳北,虽杀伤魏军近半,终因众寡悬殊,康祖为矢中颈死,全军皆没。
胡藩(372~433),南朝宋将领。字道序,豫章南昌(今属江西)人。初,参郗恢征虏军事。殷仲堪为荆州刺史,厚待桓玄。藩谏仲堪说:“玄意趣不常,节下崇遇太过,非将来之计。”仲堪不听,终为玄所败。刘裕起兵,召参军事。从征慕容超,讨卢循,皆有功。又从征关中,领别部至河东,击破后魏河上军,以功封阳山县男。元嘉中,官至太子左卫率。元嘉十年卒。
孟怀玉(385~415),祖籍平昌安丘(今属山东),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初为刘裕建武将军府司马,随同刘裕起兵平定桓玄,又率众军至岭南镇压卢循,累以军功升至江州刺史,义熙十一年病卒。
虞丘进(363~422),字豫之,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初为谢玄部将,讨苻坚有功,封关内侯。后随刘裕镇压孙恩、卢循,北代南燕,征讨刘毅、司马休之,累立战功,官至太子右卫率,宋永初三年(422)卒。
刘钟(377~419),字世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出身贫寒,初为刘裕部将,随裕平定桓玄、北伐南燕、镇压卢循,累立战功,授宁朔将军、下邳太守。随朱龄石伐蜀,率前锋攻克彭模,直平成都,迁龙骧将军。元熙元年卒。
向靖(363~421),字奉仁,小字弥。祖籍河内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随刘裕起兵平定桓玄,授宁远将军。后北伐南燕、后秦,从征卢循,累有战功,官至太子左卫率、散骑常侍。宋永初二年卒,追赠前将军。靖为官不营产业,生活俭约,为时人所称。
蒯恩(?~418),南朝宋将领。字道恩,兰陵承(今江苏武进)人。胆力过人。从宋高祖刘裕战娄县,定建业,以军功封都乡侯。后又从伐广固,破卢循,与王镇恶袭江陵,随朱龄石伐蜀。凡百余战,重创遍体。武帝录前后功,封新宁县男,武帝北伐,留侍卫世子。历官辅国将军、淮陵太守。后遣至关中迎接北伐军南归,在青泥战败被俘,死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