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王畅

  王畅(?~169),东汉大臣。字叔茂,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初举孝廉不就。大将军梁商特辟举茂才,累迁至尚书令。后历任齐相、司隶校尉、渔阳太守、尚书、南阳太守等职,所在严刑峻法,以严明称。功曹张敞谏之,改崇宽和,薄刑轻罚。为人清静踏实,尚俭朴。灵帝建宁元年(168)四月以长乐卫尉代宣鄷为司空。八月以水灾免。次年卒于家。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16

王龚

  王畅(?~169),东汉大臣。字叔茂,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王龚子。初举孝廉不就。大将军梁商特辟举茂才,累迁至尚书令。后历任齐相、司隶校尉、渔阳太守、尚书、南阳太守等职,所在严刑峻法,以严明称。功曹张敞谏之,改崇宽和,薄刑轻罚。为人清静踏实,尚俭朴。灵帝建宁元年(168)四月以长乐卫尉代宣鄷为司空。八月以水灾免。次年卒于家。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16

张纲

  张纲(98~143),字文纪,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之东)人。少明经学,辟为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纲上书且谏不省。汉安元年(142),顺帝遣八使徇行风俗,其它人皆受命至郡,独张纲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慷慨直言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举奏大将军梁冀,及其弟河南尹梁不疑,称其“专为封豕长蛇,肆其贪叨,甘心好货,纵恣无底,多树谄谀,以害忠良。”书奏之后,京师震竦。但当时梁冀之妹为皇后,内宠方盛,顺帝虽知张纲言直,终不忍用。当时广陵张婴等将众数万造反,寇乱扬州、徐州之间,朝廷不能讨平。梁冀乃暗示尚书,任命张纲为广陵太守,欲借机加以陷害。张纲单车上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16

杨修

  杨修(175~219),东汉末文学家。字德祖。原籍弘农华阴(今属陕西)。自高祖震至父彪四世太尉。修聪俊好学。年十八,即作《司空荀爽述赞》。汉献帝建安初,举孝廉,除郎中。四年(199)前后,为曹操仓曹属主簿,总揽内外。凡有举动,修多能揣摩如意。操征袁术前,有竹片数十斛,众以为不堪用,修以为可连缀作盾牌,与操意正同。建安十三年,随军南征,在江陵与王粲等同作《神女赋》。建安十九年,操又征东吴,修随曹植居守邺城,作《出征赋》。其时曹操嗣子未定,以植为诸儿中最可定大事,欲立之。杨修与丁仪、丁廙党附植,为谋主。操尝遣丕、植各出邺城一门,又密敕守门者不令出,修告植以受魏王命,可斩守者。植依计,乃出,而丕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15

杨彪

  杨彪,字文先,东汉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杨震之后,杨赐之子。灵帝熹平中,以博习旧闻征拜议郎,迁侍中、京兆尹,与马日禅、蔡邕、卢植、韩说等着作东观,补续《东观汉记》。中平六年,代董卓为司空,后又代黄琬为司徒。时董卓专权 ,欲迁都以避诸侯兵,百官无敢异议者,唯其力争,卓遂奏免彪官。汉献帝兴平元年(194),杨彪代朱俊为太尉,录尚书事。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杨彪跟随献帝到了东都许昌。后为曹操所忌,诬以大逆,孔融力救始免。其子杨修为曹操所杀,虽赠许多物品给杨彪补偿,但他亦万分痛惜。《后汉书》记曹操问杨彪:“公何瘦之甚?”杨彪说:“愧无日磾(金日磾)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15

杨赐

  杨赐(?~85),字伯献,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之东)人。出身于世为高官的儒学之家,其祖父杨震,其父杨秉皆为东汉名臣,以节义高尚、学识渊博著称。杨赐少传家学,笃志博闻。常隐居乡间,教授门徒,不应州郡征辟。后辟于大将军梁冀府,非其所好。出任陈仓令,因病不行。后以司空高第,再升任侍中、越骑校尉。建宁初年,灵帝当受学,三公推荐杨赐,乃侍讲华光殿中,升任少府、光禄勋。熹平元年(172),在皇帝御座上发现青蛇,灵帝问杨赐原因何在,杨赐借机上封事,劝灵帝疏远后党(外戚),以及女色。二年,代唐珍为司空,因灾异免职。复任光禄大夫。五年,代袁隗为司徒。后因征召党人而被免职。不久,复出任光禄大夫。光和元年(17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15

杨秉

  杨秉(91~165)东汉大臣,字叔节,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杨震之子。博通书传。年四十方应司空辟,为侍御史,历任豫、荆、徐、兖四州刺史,转任城相,以廉洁称。桓帝即位,累官太中大夫、左中郎将、侍中、尚书、右扶风、光禄大夫、太仆、太常、河南尹等。延熹五年(162)以太常代刘矩为太尉。时宦官势炽,政治腐败,为澄清吏治,与司空周景上书斥罢牧守以下不法者五十余人,或死或免,天下肃然。常有忠谏,多见纳用。律己甚严,尝言:“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八年卒于任,时年七十四。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15

杨宝

  杨宝,杨震之父,东汉弘农华阴人。习《欧阳尚书》。西汉哀帝、平帝时,隐居教授。与两龚、蒋诩俱征,遁逃不知所处。建武中,光武征之,老病不到,卒于家。
  杨宝9岁时,在华阴山北(华山之北)见一只凶恶的大鸱鸮咬伤了一只黄雀,后又被一堆蚂蚁团团围着,杨宝于是起了恻隐之心救了受伤的黄雀。杨宝后来将黄雀放置在箱中保护它,又用黄花喂养黄雀,直至黄雀的伤养好了之后,杨宝又将其放走。
  事件过后,杨宝梦见黄雀化作一个黄衣童子回来报恩:“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赠送给杨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当如此环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15

杨震

  杨震(?~124),东汉大臣。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人誉为关西夫子杨伯起 。一直不答州郡的征召,年50,始仕于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其廉洁最为人称道 。后转为涿郡太守。元初四年(117),征为太仆 ,迁太常 。永宁元年(120),代刘恺为司徒 ,后又代刘恺为太尉。皇亲国戚每每向他推荐自己的亲信,他都不准。中常侍樊丰等鼓动大兴土木,他极力反对。赵腾屡次上书,指陈得失,帝欲诛之,他劝谏。由于太过忠直,遭奸臣怨恨,交相诬毁,诏遣归故里。半途饮酖自尽。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15

申屠蟠

  申屠蟠,东汉末学者、隐士。陈留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人,字子龙。少孤,家贫,曾为漆工。颇受同乡蔡邕器重。后隐居精学,博贯五经,兼明图纬,数千名学者会江夏论学问,皆不及蟠。与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卒,他不远千里送丧。终身不仕,为天下名士所称道。何进、董卓先后派人征诏,皆不出。年七十四卒于家。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15

<< <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