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商(?~141),字伯夏,安定乌氏(今宁夏六盘山东侧)人。梁竦之孙,世代豪贵,少时即以外戚任郎中,升任黄门侍郎,顺帝永建元年(126),袭父爵为乘氏侯。永建三年(128),因顺帝选其女与妹入宫,升任侍中、屯骑校尉。阳嘉元年(132),其女被立为皇后,妹被立为贵人,梁商加位特进,任执金吾。其后,又封其为大将军。梁商以外戚的身份居高位,但总是谦让谨慎,虚已进贤,征召巨览、陈龟为掾属,李固、周举为从事中郎,而宦官张逵等反欲陷害之。顺帝未从。永和六年(141),梁商病重,临终嘱令薄葬。谥曰忠侯。
梁竦(?~83),字叔敬,安定乌氏(今宁夏六盘山东侧)人。出身世代豪贵,梁统之子。少学《易经》,刚满二十岁即能将所学传授给别人。后因其兄梁松犯法,与弟弟梁恭一同迁徙到九真(郡名,在今越南中部一带),渡过长江、洞庭湖,又来到湘江、沅江一带,慨叹伍子胥、屈原以无罪身死,写下《悼骚赋》。明帝时,下诏允许他们可以返回故乡。梁竦还乡之后,闭门不出,以读书著述为娱,作《七序》数篇。班固见到之后,非常欣赏,称道说:“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梁竦作《七序》而窃位素餐者惭。”梁竦在京师长大,不喜欢故乡乌氏,自负才高,郁郁不得志。章帝时,其两女都被皇帝纳为贵人,小贵人生和帝。但为窦
梁松(?~61),字伯孙,梁统子。少为郎,娶光武帝女为妻。博通经书,常与诸儒论议礼仪制度。明帝时官至太仆。后因私自请托郡县被免官,又因飞书诽谤下狱死。
梁统,东汉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字仲宁。更始二年(24)为中郎将。后历任任太守、宣德将军、太中大夫等职。曾受封成义侯、高山侯和陵乡侯。梁统“性刚毅而好法律”,是东汉重刑主义的积极鼓吹者。他认为“立君之道,仁义为主,仁者爱人,义者政理”;主张行仁义之政。同时,又主张“定不易之典,施无穷之法”,把法律作为治国不可缺少的工具。他说:“圣帝明王,制立刑罚”,只有通过刑罚“除残”、“去乱”,才能做到“爱人”和“政理
周章,东汉大臣。字次叔,南阳随(今湖北随州市)人。初任南阳郡功曹,举孝廉,任五官中郎将,迁光禄勋。延平元年(106)八月,殇帝亡,群臣奏立前皇子刘胜,邓太后不从,立安帝。永初元年(107)代魏霸为太常,九月代尹勤为司空。时中常侍郑众等干预朝政,他多次直言进谏。又对邓太后立安帝刘祜不满,密谋废去邓太后、安帝而立平原王刘胜,诛杀车骑将军邓骘兄弟及宦官郑众、蔡伦等人,事泄自杀。死后家无余财。
郑弘(?~86),东汉大臣。字巨君,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从祖郑吉,宣帝时为西域都护。求学于河东太守焦贶,早年在家耕作,为太守第五伦提拔,举孝廉,曾为驺(兖州县)令。焦贶因楚王刘英谋反事下狱,病死路上,诸生变姓逃祸,只有郑弘独自向汉明帝上表为贶申冤。皇帝下令赦免其罪,郑弘亲自为焦贶送葬,因此知名。迁淮阳太守,建初初年拜尚书令,出任平原相,征为侍中。建初八年(83)为大司农,奏开零陵、桂阳岭道。在职两年,节损费用3亿万计。元和元年(84)代邓彪为太尉。时第五伦为司空,郑弘仍事之如师。郑弘与侍中窦宪有隙,窦宪反奏郑弘“泄密”,为章帝所责,收弘印绶,郑弘想辞官,皇帝不
虞延(?~71),东汉大臣。字子大,陈留东昏(今河南兰封县东北)人。身高力大,秉性敦朴,不拘小节。王莽末年,农民起义纷纷起,延拥族亲自卫。光武初年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后为陈留督邮,值光武东巡,召见之,进止应对从容,敕从驾到鲁。拜公车令,迁洛阳令,收案常为奸盗的阴氏宾客马成。阴氏多次求情,延每得一书即加棰成一百。阴氏诬之于光武,光武知其不私,马成伏诛。于是外戚收敛,不敢犯法。迁南阳太守。永平三年(60)为太尉,八年代范迁为司徒,清廉自约。永平十四年以楚王谋反事牵连被迫自杀。
冯鲂(前1~85),东汉大臣。字孝孙,南阳湖阳(今河南湖阳)人。新莽末年,聚宾客筑营垒自固。建武初任虞令,敢于杀伐,人称威严。转郏令,迁魏郡太守。为太仆,行卫尉事。中元元年(56)代张纯为司空,赐爵关内侯。次年光武帝死,持节起陵,改封杨邑卿侯,食三百五十户。明帝永平四年(61)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夺爵。六年(63)明帝至鲁,复行卫尉事。翌年为执金吾。为人谨慎严明,办事公正,屡有陈谏,多被纳用。十四年(71)复爵。章帝建初三年(78)以年老多病免官,元和二年卒,时年八十六。
朱浮(约5~66),东汉初大臣。字叔元,沛国肖(今江苏省肖县西北)人。少即好学,颇有才能。初从汉光武帝为大司马主簿,迁偏将军,从破邯郸。后拜大将军幽州牧,守蓟城,讨定北方。建武二年(26),封舞阳侯。是时渔阳太守彭宠认为天下未定,不宜多置属官,以损军实。朱浮持相反意见,以峻文诋宠。宠乃发兵攻幽州,浮作书指责,词语犀利,彭益怒,攻之更急。浮败走,光武帝任其为执金吾,官至大司空,徙封息新侯。后因卖弄国恩免官。明帝时,因事被告,帝令其自尽。浮颇富才学,为人矜夸自信,傲气外溢,行文亦锋芒毕露。“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等名句即出于《与彭宠书》。另有疏书奏议等。
郭圣通(?~52),汉光武帝皇后。真定槁县人。郭皇后生东海恭王刘疆、沛献王刘辅、济南安王刘康、阜陵质王刘延、中山简王刘焉。
郭圣通其家为一郡之望族。父郭昌,因让田宅财产数百万于异母弟,受到国人赞誉,入仕为郡功曹。其母刘氏为西汉真定恭王刘普(汉景帝七世孙)之女,号郭主。
更始二年(24)刘秀征伐王郎至真定,纳郭圣通。刘秀先妻阴丽华,后出于政治需要又与郭圣通联姻。刘秀称帝后,两人俱立为贵人。建武元年(25)郭圣通生皇子刘强。第二年六月,郭贵人立为皇后,刘疆立为皇太子。不久,真定王刘扬(郭圣通舅父)谋反,被杀。郭后逐渐失宠。建武十七年十月(41)光武帝废郭后为中山王太后,进其次子刘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