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丽华(5~64),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南阳新野(河南省新野县)人,父宣恩哀侯阴陆,母邓氏,传为管仲之后裔。
刘秀年轻时曾立志:“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23)六月,与刘秀结为夫妻,时年十九。更始二年(24),刘秀为了统一河北,意图真定王刘扬结盟,然而刘扬出身高贵,不愿屈居于更始帝及刘秀之下,要求双方结亲。刘秀乃令刘植为媒,娶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婚后不久即生下刘疆,之后又陆续生下几个孩子。更始帝三年(25)刘秀称帝改元建武元年,接回郭圣通与阴丽华两人,同封为贵人。次年刘秀欲封阴丽华为皇后,却遭阴丽华拒绝,理由是自己尚未生育,而郭圣通
阴兴(8~47),东汉大臣。字君陵,阴识弟。光烈皇后阴丽华同母弟,南阳新野(今新野南)人。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又为典将武骑,参加平定地方割据战争。官至侍中,封关内侯。兴喜广结宾客,举荐贤良,不徇私情,人称“中平”,刘秀欲封高位,力辞不就,让代吴汉为大司马,叩头流涕不从,时人敬之。
阴识(?~59),字次伯。东汉南阳新野(今河南邓县)人。光烈皇后阴丽华前母兄。新莽末年,率子弟、宗族、宾客千余人随刘縯起兵反莽,任校尉。更始元年(23),拜为偏将军,次年又封为阴德侯,行大将军事。刘秀称帝后,征为骑都尉,更封阴乡侯。后以为关都尉,镇守函谷关。建武十五年,定封原鹿侯。光武帝每巡郡国,常使其留守京师,委以禁兵。明帝即位,拜执金吾。死后谥贞侯。《后汉书》称其“入虽极言正义,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光武常以此戒贵戚。
樊准(?~108),东汉大臣。字幼陵。南阳湖阳(今湖北枣阳)人。曾祖樊宏,为光武帝之舅父。兄弟叔侄五人,俱封侯。和帝回南阳郡祭祖时,召见,与之长谈,大悦,赐郎中,进补尚书。安帝永初年间,全国连年水旱,民多饥困,南阳、襄阳尤甚。他上书建议朝廷遣专使到各灾区慰问,对重灾区,留富者守其土,迁极贫困者赴荆、扬熟郡就食。朝廷采纳其议。不久奉命往冀州(今河北境),开仓散粮,安抚流亡,奖励生产。还朝后,任钜鹿(今河北境)太守。时饥荒之余,人口流散,村舍空虚,他招抚安居,劝务农桑。后调任河内(今陕西境)太守。羌人屡犯郡境,他整顿边防,将兵抗击,多次获胜。后迁尚书令。元初三年,代周暢为光禄勋。五年,卒于官。
樊鯈,东汉学者、大臣。刘秀表弟,字长鱼。南阳湖阳(今唐河县)人。初嗣父宏寿张侯,后徙封燕侯。鯈专治《公羊严氏春秋》,时称“樊侯学”,广收门徒,不参与外戚专权。明帝初,拜长水校尉,与公卿制定东汉郊祠礼仪,并订正五经,广诏名儒入京。他还以法处死明帝弟广陵王刘荆。死后谥哀侯。
樊宏,东汉大臣。字靡卿,湖阳(河南唐河)人。光武帝母舅。世代以务农经商致富,家有田地三百余顷。宏少有志行,新莽末,初从刘縯起兵,更始立,欲以宏为将,他辞而不就,归乡与族人筑营自守。光武即位,拜光禄大夫,位特进,封寿张侯。为人谦恭,处事谨慎,常戒其子以盈满为患。死后谥恭侯。
陆康,字季宁,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少仕郡,以义烈称。举茂才,除高成令。光和年间历为武陵、桂阳、乐安太守等职。上书极谏灵帝敛钱铸铜人,被免官归乡,复征拜议郎。后任庐江太守,镇压黄穰起义军及江夏蛮。献帝即位,天下大乱,陆康冒险派孝廉计吏奉贡朝廷,被加封忠义将军,秩中二千石。袁术屯兵寿春,向陆康索米,康以其叛逆,闭门不通。袁术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了二年,城池陷落。一个多月后发病卒,年七十。
贾琮,东汉官员。字孟坚。今东昌府区人。初任京兆令,为政清廉。汉灵帝中平元年(184),正当交趾驻军造反之际,受任交趾刺史。上任后,即查明驻军造反原因,采取紧急措施,减轻赋税,招抚难民,惩办贪官,选任良吏。整顿一年,交趾安定,百姓乐业。在任三年,交趾成为全国最安定的州郡。后灵帝调他入朝任议郎。黄巾起义失败后,州县贪官乘机加重赋税,汉灵帝选贤用能以正时弊,贾琮又受任冀州刺史。剌史新上任,大都在所乘的车上挂着布帷,他赴任时则命人揭起。他认为:作为刺史应远视广听,察辨美恶,怎能挂着帷子自掩耳目呢?他的这一举动,当时被传为佳话。灵帝逝世后,他又出任度辽将军,卒于职。
羊续(141~189),字兴祖,太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出身官宦世家。初以忠臣子孙拜郎中。窦武事败,由此禁锢十余年。后辟太尉府,累迁庐江太守,镇压扬州黄巾军。中平年间又拜南阳太守,击败江夏兵赵慈。续清廉自持,常敝衣薄食,不受属吏馈赠。府丞献生鱼,他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续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被灵帝拟征拜太尉,因无钱进献又改征太常,未行而卒。
苏不韦,字公先,苏章族孙。父苏谦被司隶校尉李暠捕杀,不韦募刺客杀其家人,又掘其祖坟,长年流亡在外。后遇赦还家,陈蕃、张奂连辟不就。司隶校尉段颎与李暠相善,而与张奂有隙。颎又追究前事,不韦一家六十余人被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