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且居(?~前622),春秋时晋国人。先轸之子,食采于霍(今山西霍县西南),亦称霍伯。以其父冲入狄阵而死,襄公命其将中军。襄公三年(前625)秦孟明视伐晋,以报殽之役,他败之于彭衙(今陕西澄城西北),是年冬,又率晋、宋、陈、郑之师伐秦,取汪(今澄城西南)及彭衙而还。卒后,其子先克为人所杀。此后先氏无闻于晋。
阳处父(?~前621),春秋时晋国大夫,因封邑于阳地(今太谷县阳邑村),遂以阳为姓。阳处父足智多谋,文武双全。晋文公九年(前628)。楚国派斗章到晋国请求讲和,晋国派阳处父到楚国回访,晋楚两国恢复了正常交往关系。晋襄公即位,升太傅。阳处父领军攻蔡国。楚国派子上前去救援蔡国,晋、楚两军隔着泜水(在河南省境内,今称沙河)对峙。阳处父欲罢兵回师,又怕楚军乘机追主,他派人对子上说:两军对峙耗时费财,你如果想打,那么我后退三十里,让你过河布阵。否则,你后退三十里,让我过河布阵,咱们再战。楚军恐渡河时晋军袭出,使自退三十里,让晋军过河布阵。阳处父就散布楚军逃跑的消息,并撤兵回国。楚军方知上当,也只好回
狐突(?~前637),春秋时晋国大夫,子伯行。晋文公重耳的外祖父,属白狄狐氏。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晋国内乱。翌年,其儿子狐毛、狐偃随晋公子重耳出亡,入白狄及齐、楚、秦等国。周襄王十五年(前637),晋惠公卒,子圉立,惧重耳返晋,遂令他召还狐毛、狐偃,已绝重耳之臂膀。因拒命被囚,不屈而死。
狐毛,春秋时晋国大夫,属白狄狐氏。狐突子,狐偃兄。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晋国内乱,太子申生被迫自杀,公子重耳、夷吾出亡。翌年,随重耳亡入白狄,居狄十二年后,又随重耳先后入卫、齐、曹、宋、郑、楚、秦诸国。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助重耳归晋继君位,佐晋文公成霸业。
叔带(前672~前635),春秋时周襄王弟。姬姓,名带,亦称王子带,太叔带、太叔、子带。惠王死,太子郑即位,是为襄王。襄王三年(前649),以伊雒之戎为援,起兵夺位,被晋、秦军击败。襄王十六年,再次引狄人入周,周襄王奔郑,自立为王。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杀他而让襄王复位。
庆郑,春秋时晋国大夫。晋惠公五年(前646),秦国饥荒,求粟于晋。他认为以前晋闹饥荒,秦慷慨支援;今秦饥,晋理当还报。遭惠公之舅虢射反对。惠公采纳虢射建议,不予秦粟,且伐秦。秦怒,亦举兵伐晋。秦军深入晋境,他认为咎由自取,惠公卜问御右,均以庆郑之言为告。惠公不听。在秦晋会战中,惠公马陷于泥淤中,召庆郑驾车,他说:“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惠公被秦军所俘。后惠公被释放回国为君,杀庆郑。
息妫,春秋时楚文王夫人。妫姓。陈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人。原嫁于息(今河南息县西南)为息侯夫人。曾路过蔡国(今河南上蔡),蔡侯以招待小姨之名接待她,很不礼貌。息侯怒,于前684年唆使楚国伐蔡。楚文王伐蔡后进入息国,袭杀息侯,灭息设县,把她带到楚国,乃为楚文王夫人。后生子熊囏(庄敖)、熊恽,先后继为楚君。文王死后十年(前666年),文王之弟、令尹子元在她宫旁修建馆舍,在馆舍里奏乐起舞,对她进行诱惑。她严厉地责备了子元。
子元(?~前664),春秋时楚令尹。名子善,字子元。楚文王熊赀之弟。楚成王六年(前666年),他在楚文王夫人息妫的宫旁修建馆舍,成天歌舞不息,欲诱惑息妫,被息妫斥责。同年秋,以六百乘战车的兵力(约一万八千人)伐郑(今河南新郑)。进入郑都外城后见内城城门没有关闭,他不敢深入,即退出城外。又听说诸侯救郑,有援军要来,便连夜乘战车溜走。返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一说今湖北宜城楚皇城)后,不把年幼的楚成王放在眼里,直接住进王宫。斗射师劝阻,他不听,还将斗射师逮捕。楚成王八年,被忠于楚王室的申(今河南南阳市北)公斗班杀死。
州吁(?~前719),春秋时卫国人。庄公之子。好兵。庄公不听大夫石碏劝,使为将。及桓公立,因骄横被黜,出奔。卫桓公十六年(前719),聚众杀桓公自立,又请宋、陈、蔡军攻郑,卫人皆恨。旋赴陈,石碏设计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