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赵简子

同赵鞅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4-14

赵鞅

  赵鞅,春秋末晋国正卿。即赵简子。景叔之子。又名志父,亦称赵孟。时晋卿相争互斗,初为范氏、中行氏所攻,走保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后发兵支持公室,反击范氏、中行氏。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击败护送粮饷给范氏的郑兵,迫使范氏、中行氏出奔齐。把范宣子所著《刑书》铸为刑鼎,扩大实行按军功赏田封官,且提高庶人、奴隶身份,使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国。赵氏封地进一步扩大,势力日益强大,奠定了此后建立赵国的基础。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4-14

叔向

同羊舌肸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4-14

羊舌肸

  叔向,春秋后期晋大夫。羊舌氏,名肸,字叔向,一作叔晌,亦字叔誉。因食邑在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又称杨肸。晋悼公晚年,以其习《春秋》,被任为太子彪之傅。彪立为平公后,以之为太傅。晋平公六年(前552),因受其弟羊舌虎和栾盈同党一事株连,一度为范宣子所囚,后得祁奚之救获赦。曾与齐使晏婴论“季世”,对“礼治”的败坏颇为惋惜。政治态度比较保守,平公二十二年(前536)致信郑子产,反对铸《刑书》,认为民知有法就会不忌于上,就会弃礼教而重刑法,不仅不能治乱,反会“乱狱滋丰、贿赂并行”。其用人主张“比德以赞事&rdquo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4-14

魏庄子

同魏绛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4-14

魏绛

  魏绛,即魏庄子,一称昭子。春秋时人晋国大夫。魏武子之孙,魏悼子之子。事晋悼公,初为晋中军司马。前570年悼公大会诸侯,悼公弟杨干违犯军纪,他依法惩治。后任新军副帅,建议悼公和抚诸戎,被采纳,使戎狄亲附,因功被赐以金石之乐。在位时,徙都邑于安邑。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4-14

弦高

  弦高,春秋时郑国商人。郑文公四十五年(前628),秦派兵袭郑。兵至滑(今偃师县东南)地,正值弦高去成周行商,他思忖回国报信已晚,急中生智,假借郑君命,以四张熟牛皮及十二头牛犒劳秦军,延缓秦兵,并派人飞速回郑国告急。郑穆公得到消息后,派皇武子去辞谢秦军。秦将看到郑有戒备,灭滑而还。郑穆公给以重赏,他坚决不受,带领全家逃至东夷。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4-14

士匄

  士匄,春秋时晋卿。名匄(一作丐)。即范宣子,又称范匄。士会之孙,士燮之子。晋平公时初任中军之佐,后升为上卿,执国政。前552年,栾盈作乱,匄灭其党。前550年,盈在齐援助下攻绛都,匄组织反击,杀栾盈。在执政期间,整理以往法令,作《刑书》。谥宣,称范宣子。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4-13

士会

  士会,春秋时晋国大夫。士蒍孙。即随武子,范武子,字季。封地在随(今山西介休),后受范地(今河南范县东南),故亦称随会、范会、士季、随季。晋哀公死,与先蔑使秦,迎立公子雍,返晋时被赵盾所拒,因而奔秦。晋灵公七年(前614),晋人惧秦用其策,设计接回,任上军之将。晋景公三年(前597)邲之战,晋军大败,惟他所率上军以先有准备而不败。公元前593年,晋景公继续在赤狄地区用兵,派士会率兵先后灭赤狄的甲氏、留须、铎辰等部,以功晋升中军主帅。他兼任太傅,修订法制,执掌国政。孔子称其“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4-13

晋景公

同姬据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4-13

<< <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