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夫。一作宫奇。少受虞君抚育,相处甚密。前658年,谏阻虞公借道晋献公击虢,虞公不听,反助晋军攻取虢之下阳(今山西平陆东北三十五里)。三年后,虞公再次假道晋军攻虢,他竭力劝阻,认为“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虢亡,虞必从之”;又以晋灭宗室至亲的史实,说明晋对土地贪得无厌,不讲信义。但虞公冥顽不化让晋军再次越过虞境。他见虞亡在即,遂率族众出奔曹国。三月后,晋灭虢,回师灭虞,虞公也当了俘虏。
荀息(?~前651),春秋时晋国大夫。前658年,晋献公欲攻灭虢、虞,命他以屈产名马求虞君借道伐虢,取下阳。过两年,又借虞道灭虢,并返而灭虞。献公将死,嘱他立骊姬子奚齐嗣位,并任以为相,主持国政。献公死,大臣里克等杀奚齐,他又立奚齐弟悼子为君,不久,悼子为里克所杀,荀息遂自杀而死。
里克(?~前650),春秋时晋国大夫。晋献公想废太子申生,先令其率兵伐东山赤狄。他劝谏献公,不听。前665年与荀息一起假道灭虢。献公死,荀息奉命立奚齐为君,他与邳郑谋立公子重耳,杀奚齐于献公丧旁。荀息立悼子,又杀悼子及骊姬。遣使迎重耳回国,重耳不就,乃迎夷吾回国即位,即晋惠公。前650年,被惠公夷吾所杀。
孟姜,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名殖)之妻。姜姓。齐庄公四年(前550)杞梁随庄公攻莒,被俘而死。孟姜迎丧郊外,庄公使人往郊吊。她认为杞梁是大夫,郊吊违背古礼,拒不受。庄公于是亲自往吊其家。相传哭夫十日,城隅为之崩塌,后投淄水而死。后人把杞梁的名字误改为万杞梁或范杞梁、范喜良,并编成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她说成秦朝时人。
杞梁(?~前550),春秋时齐国大夫。姓杞,一作芑。名殖,亦作植,字梁。齐庄公四年(前550),庄公率师伐卫、晋,回师袭莒(今莒县)。杞梁与华还率甲士通过隘道,进抵莒郊。莒君以重赂求盟,拒不受。在激战中被俘杀害。其妻孟姜迎丧于齐郊,庄公使人往郊吊。孟姜认为杞梁是大夫,郊吊违背古礼,拒不受。庄公于是亲自往吊其家。相传孟姜哭夫十日,城墙倒塌,后投淄水而死。后人编造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把他说成秦朝时人,并改名为万杞粱或范杞梁、范喜良。
司马穰苴,春秋时期军事家。齐国大夫。田氏,名穰苴。精干兵法,被晏婴推荐为将,击退晋燕军队,收复失地,被齐景公尊为大司马。行军前因约会误期,立斩监军庄贾.以严军纪。后景公听信高氏、国氏谗言,将他免职,遂发病身亡。战国时齐威王用其兵法征战行威.使诸侯朝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又把他的兵法附在里面,称为《司马穰苴兵法》,也称《司马法》。《汉书·艺文志》著录为155篇,今本有5篇。其核心思想是治军以“仁、义、礼、让”为本。书中论述了统率军队和指挥作战的经验,以及指挥员应具备的条件,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些军事制度和战争观点。一说战国时齐将,齐湣王时,执掌
晏婴(?~前500),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字仲,谥平,世称晏平仲。东莱夷维(今高密)人。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继父晏弱为卿,景公时出任相国。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君,参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相传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能言善辩,巧于辞令,常出使各国,不辱使命。治国颇有政绩,后世将其与管仲并论,合称“管晏”。齐景公九年(前539)奉命使晋联姻,与晋大夫叔向议论齐政,预见姜齐政权终将会被民众“归之如流水”的田氏所取代。主张以“礼”治国,君臣协力。力劝景公减轻赋税,减宽刑罚,听取臣下不同意见。传世《晏
齐景公(?~前490),春秋末期齐国君。姜姓,名杵臼。庄公异母弟。前547~前490年在位。即位后,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朝政腐败。好治宫室,聚狗马,市场上出现“屡贱踊贵”的现象。后任晏婴为正卿,虽稍自敛抑,但仍不能挽回公室日卑、民心离散的趋势。死后十余年,齐国之政为新兴势力的代表田氏所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