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襄公(?~前686),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诸儿。齐僖公之子。前697~前686年在位。在位期间齐国渐强,攻伐卫国.摧抑鲁、郑,灭亡纪国。襄公荒淫无耻,与其异母妹鲁桓公夫人文姜私通。事泄后,使公子彭生醉杀鲁桓公于齐。喜怒无常,刑赏不当,国内上下不安,人人自危。后从弟公孙无知与大夫连称、管至夫合谋,乘其田猎伤足,攻入宫中杀之。
伊稚斜(?~前114),匈奴单于,亦作伊秩邪单于。军臣单于弟,原为左谷蠡王。公元前127年军臣死,伊稚斜击败军臣单于之太子于单,而自立为单于。公元前127~前114年在位。即位之初,浑邪王、休屠王皆大败于汉,伊稚斜欲诏二王罪而诛之,二王遂降汉。伊稚斜九年(前119),遭汉军大规模反击,损兵十五六万。于是远徙漠北,遣使至汉乞请和亲。不得。十四年,伊稚斜单于死。
声子,春秋时蔡国大夫。姬姓,名声子,字子家;蔡文侯孙,故又称公孙归生。蔡国太师子朝之子。上蔡(今属河南)人。蔡景侯四十四年(前548),为楚晋休战媾和,他出使晋国(晋都新田,在今山西曲沃西南),路过郑郊时,遇楚大夫伍举。伍举因事连累逃离楚国,拟北上奔晋,但又思念故国。他很同情这位世交的遭遇,表示一定设法让他返回楚国。次年,他由晋到达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一说今湖北宜城楚皇城),见到楚令尹子木(屈建),乘机说: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并且一连举了五个楚臣奔晋为害楚国的事例,而后说到伍举奔晋,晋国准备对他赐予封邑,加以重用。子木要求他请伍举归楚,官复原职。他即设法请伍举归楚。蔡景侯四十六年,晋、
王孙满,春秋时周大夫。前627年,秦穆公派孟明视袭郑,王孙满预言秦兵必败。楚庄王八年(前606),楚攻陆浑之戎,至洛,陈兵于周郊。他奉周定王命前往劳军。楚王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代周,他答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终使楚军退去。
韩昭侯(?~前333),战国时韩国君。懿侯子。前359年即位。元年,秦发兵攻韩,败韩于西山。次年,宋又攻取韩黄池,魏取韩朱邑。前353年,韩伐东周,攻取陵观、邢丘。前351年,任申不害为相,修术行道,进行政治改革,国内以治,诸侯不敢来伐。前337年,申不害死。中央集权政治有所削弱。前335年,秦举兵伐韩,攻拔宜阳。立二十六年卒。
孙武,中国古代军事家。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字长卿,齐国乐安(山东博兴北)人。史书记载,其祖先为陈国公子完,因内乱逃至齐国,后称田氏。孙武祖父齐大夫田书伐莒(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齐内乱。孙武奔吴国。公元前512年,经伍员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被重用为将。在吴、楚争夺霸权中,孙武与伍员等辅佐阖闾,制定并实施增强国力、轮番袭楚的方略,使楚疲于奔命,国力耗损。在前506年的柏举(湖北麻城东北,一说汉川北)之战中,孙武战前建议吴王外交上联合唐、蔡,军事上采取疲惫、迷误楚国的战略,孙武等率吴军经唐、蔡从楚国守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迂回奇袭,一举攻入楚都郢(湖北江陵西北),使楚从此丧
伯乐,春秋中期秦国人。一作孙阳。曾为秦穆公相马。他认为求良马不难,求天下之马难。相马贵以神遇,不以目见。以上言论虽谈的是相马之道,亦寓深刻哲理。穆公因其年长,请他推荐相马之人,乃荐九方皋,九方皋不辨马的雌雄与颜色。穆公不悦,而他却指出:相千里马应是“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因为他对马的特性颇有研究,善于发现好马,所以人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春秋末年,又有一名相马专家,为赵简子之臣邮无恤,字子良又称王良的人。为赵简子御马驾车,亦善相马,也以伯乐相称。所以后代把善相马的人统称为“伯乐”。
九方皋,一作九方堙。春秋时相马家。受伯乐推荐外出为秦穆公寻求良马。归后称在沙邱寻到一匹黄色的牡(雄性)马。穆公立即派人取回,一看却是骊色(纯黑色)的牝(雌性)马。穆公甚为不满,责问伯乐。伯乐解释说:九方皋相马能“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志其外”,认为他相马已臻至境。后经验证,九方皋所寻之马果然是匹千里马。
孟明视,春秋时期秦将,即百里孟明视、百里视。百里奚之子,字孟明,名视。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受命与西乞术、白乙丙率军袭郑,次年春,秦军至滑(晋边邑,今河南偃师县南)为郑商弦高发觉。他以为郑人已有所备,率军灭滑而归,路经殽(今河南洛宁西北)地,遭晋军截击,兵败被俘。后为晋襄公之母文嬴(秦宗室女、晋文公夫人)所救,被释回秦,仍复旧职。为报殽役之仇,穆公三十五年,受命将兵伐晋。二月七日会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县境内),秦军又遭失败。虽经两次挫折,穆公对其信任如初。在穆公支持下,他改革秦国政治,增修国政,重施于民。次年夏,再次将兵伐晋,占领王官(今山西闻喜县西),横行晋境,终于取得了胜利。一说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