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余,一作繇余。春秋时秦国上卿。先世为晋人,流亡入戎。初事西戎王,戎王闻穆公贤,使余观秦。至秦果受穆公礼遇,穆公甚爱之,欲挽留,由余不肯。后秦穆公用内史廖计,赠“女乐”(善于音乐歌舞的女奴)于戎王,使戎王荒于政治。由余数谏戎王,不听。穆公又同时多次派人说服由余事秦,遂至秦。为穆公所倚重,任为上卿。穆公三十七年(前623),秦用由余之谋,伐西戎,灭国十二,辟地千里,遂霸西戎。
蹇叔,春秋时秦国谋臣,至秦前与百里奚为友,名不为世所知。百里奚在齐欲事齐君无知,在周欲交王子颓,均被其劝止。后无知被雍林人袭杀,王子颓为郑所杀,百里奚因得脱灾逃难。百里奚在虞“事虞君”而不听其劝,终有被掳为媵之辱。秦穆公五年(前655),被百里奚推荐为秦之上大夫。穆公三十二(前628)年冬,力劝穆公放弃越国袭郑计划,认为秦距郑甚远,劳师远征,郑人不会不知,郑有备而秦军偷袭不成_军心必然动摇。穆公不听,是有殽役之败。战后,穆公主动向他认错,以弥合君臣之间可能产生的裂痕。由于他和由余等人的辅佐,穆公乃放弃东进企图,西攻诸戎,得以称霸西戎。
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百里氏,名奚,字井伯。一说百氏,字里,名奚。一作百里傒。本为虞(今山西省平陆)人,少时家贫,流落不隅。曾乞食于齐,不见用,一度以养牛为生。又到周,仍不见用。后归虞,为大夫。晋献公灭虞时将他虏去,作为陪嫁的媵臣,押送往秦。中途逸去,又落于楚人之手。秦穆公闻讯,以五张黑牡羊皮将其赎回,故号“五羖大夫”。时年已七十余。穆公与其长谈之后,认为他是难得的治国之才,大喜过望,授之国政。但他却向秦穆公推荐老友蹇叔,称蹇叔贤于自己,穆公遂任蹇叔为上大夫,百里奚为大夫。此后他与蹇叔、由余等人共襄国政,助秦穆公建立霸业。
秦穆公(?~前621年),春秋时秦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嬴姓,名任好。前659年~前621年在位。在位期间,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人为谋臣。发奋图强,国势渐盛。前649年与晋军联合救周,败伊洛之戎。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应晋惠公之求,运去大批粮食。次年秦亦灾荒,因向晋求粟,遭到拒绝,两国矛盾开始激化。前645年,率军与晋大战于韩原(今山西河津、万荣间),太败晋军,生俘晋惠公,后由于穆公夫人(晋惠公姊)的干预,惠公以献河西之地得释归,秦疆域由此开始扩展的黄河之滨。为控制晋国,前650年,派兵送晋公子夷吾回国即位,前636年又送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前635年,和晋文公共同派兵平
周赧王(?~前256),东周末代国王。慎靓王子。姬姓,名延(一怍诞)。前314~前256年在位,时周已分裂成西周和东周两小国(今河南巩县)。他虽名为天子,实则寄居西周。相传曾因逃债,避居于王城(今河南省洛阳)的高台上,周人称之为逃债台。前256年,秦取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负黍(今河南登封西南),他示意西周武公参与东方各国合纵抗秦,会同各国兵马出伊阑(今洛阳市西南龙门),企图截断秦通向阳城的后路。秦乃发兵攻西周,武公奔秦伏罪,尽献其邑三十六,人口三万和九鼎宝器。西周遂亡,他亦身死。
秦襄公(?~前766),嬴姓,秦庄公子。春秋时秦国的建立者。公元前777~前766年在位。秦之先人为颛项之后,因助禹治水有功,舜赐姓嬴氏。周孝王时,赐秦(今甘肃清水东北)为封邑,号为秦嬴。秦庄公时,因征伐西戎有功,被周宣王封为西垂大夫。公元前771年,犬戎和申侯攻杀周幽王时,出兵救周,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赐给岐(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以西之地。公元前766年,讨伐犬戎,死于岐。子文公继位。
卞和,春秋时期楚国人。相传他曾于荆山(今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得一稀有玉璞,旋献于楚厉王。厉王令人鉴定,认为是顽石一块,遂以欺骗论处,刖其左足。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玉璞献给武王,武王令人鉴定后,仍认为是块顽石,又以欺骗论处,刖其右足。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玉璞哭于荆山脚下,长达三昼夜。文王得知后,遣人寻问其何故?答道:“臣非悲刖,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诈,所以悲也”。为验证其言,文王令工匠琢璞,果得宝玉,确系世上奇珍,因命之曰“和氏壁”。文王封他为零阳侯,不就。
伯州犁,斗伯比后裔,晋伯宗之子。伯宗在晋被害后,伯州犁逃来楚国,任大宰。楚攻郑,楚大夫穿封戌俘虏了郑将皇颉,楚康王的弟弟公子围与其争功。伯州犁让皇颉立于庭中,让公子围和穿封戌立于皇颉对面,抬手向上介绍说:“这位是公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然后又放手向下介绍说:“此人为穿封戌,乃方城外之县尹也。到底是谁擒获了你?”皇颉见状,遂回答说他是被公子围擒获的。不久皇颉即被释放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