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穀於菟,春秋时楚令尹。斗姓,名榖於菟,字子文。若敖氏之后,斗伯比之子,其母即郧子之女。子文因五月五日生,父母以为不祥,被弃于云梦草泽中,传说由虎喂乳,后由郧国君收养。楚人称“乳”为“榖”,称“虎”为“於菟”,故名。公元前664年(楚成王八年),担任楚国令尹,旋即献出了自己家族的财产,以解楚难,由此执掌楚国军政大权27年。其间3次去职,又复职,升降辞用都能泰然处之。他从不积蓄私财,对楚王的赏赐也避开不受。有人间他原因,他答道:从政的人要想到老百姓的疾苦,当多数人处于穷困的时候,自己却贪图富裕,这
斗伯比,春秋初楚大夫。斗氏,名伯比。楚君若敖之子。其母为郧国(今湖北京山、安陆一带)女,自幼随其母生活在郧地,并娶郧国君之女为妻。后归楚,为楚令尹。楚武王以其熟悉汉东形势,在伐随(今湖北随州市)诸役中,常听取他的意见。楚武王三十五年(前706年),武王率楚军伐随时,他审时度势,认为汉东诸国随为大,不宜对随炫耀武力,而应离间随与汉东诸小国的关系,孤立随国,以待时机。武王接受了他的建议,与随结盟而还。楚武王三十七年,他得知随侯宠信庸碌无能的少师,认为时机已到,可以伐随。于是武王借口随国不赴沈鹿(今湖北钟祥东)之会,兴师伐随,大败随军。随侯求和,武王不许。他认为灭随时机尚不成熟,只能适可而止。于
楚武王(?~前690),春秋初楚国君。熊氏,名通(一作达)。公元前740~前690年在位。霄敖子,蚡冒弟。蚡冒卒,杀太子而代立。继蚡冒向荆山(今湖北武当山东南、汉水西岸)外围扩展之后,又进一步在汉西大力开拓疆土。先攻灭权国(今湖北当阳东南);不久又伐鄀国(今湖北宜城东南)。对已灭之权国地,一改过去分封的办法,委派县尹,建立县的机构进行管理。当权尹(权县长官)斗缗据权邑发动叛乱时,他断然镇压。平叛后继续设县,终使楚君集权的县制得以坚持。随后,挥兵北向,不时侵扰申国(今河南南阳市北)、吕国(今南阳市西),迫使周平王派军队戍守申、吕。楚国从此开始强盛,但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在北线扩展疆土。在周王室和
莫邪,干将之妻,春秋时吴国人。吴王阖闾使干将铸剑,以“铁精”和“金英”冶炼宝剑,三月不能熔化,莫邪“断发剪爪”投入冶炉,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于是“金铁乃濡”,炼成阴阳二剑、阳作龟裂纹,名干将;阴作水波纹,名莫邪。
干将,春秋时吴国人。相传与欧冶子同师,精于炼剑。阖闾时,以“铁精”和“金英”冶炼宝剑,三月不能熔化,其妻莫邪“断发剪爪”投入冶炉,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于是“金铁乃濡”,炼成阴阳二剑、阳作龟裂纹,名干将;阴作水波纹,名莫邪。
专诸,一作设诸,春秋时吴国堂邑(今江苏六合西北)人。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
伯嚭,春秋时吴国大臣。伯氏,名嚭,一作帛喜、白喜,字子馀。楚大夫伯州犁之孙。初,楚诛杀伯州犁后,他避难于吴,被任为大夫。夫差即位后,以功擢太宰。为人贪财好利,见利忘义,巧舌如簧,极善逢迎,谄佞奸险,颇受重用。吴王夫差率师破越,越王勾践败退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已成不堪一击之师,乃使大夫文种使吴求和。他贪受文种之重贿,力反伍子胥灭越之议,百般劝说吴王准越媾和。后又屡进谗言,迫害伍子胥致死。吴亡后,降越为臣。一说吴亡后,为越王勾践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