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家,被建筑工匠尊为祖师。姓公输名般,或称公输班、鲁般、公输盘、公输子和班输等。春秋时期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因称鲁班。《墨子》载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能“削木以为鹄,成而飞之”。鲁班的名字散见于先秦诸子的论述中,被誉为“鲁之巧人”。王充《论衡》说他能造木人木马。唐代以后,民间关于鲁班的传说更加普遍,其内容大致有:关于主持兴建具有高度技术性的重大工程;关于热心帮助建筑工匠解决技术难题;关于改革和发明生产工具;关于雕刻等。种种传说有的
阳虎,又名阳货,春秋时鲁国人。阳虎原本为孟孙氏庶支,后为季孙氏家臣,季平子时很受重用。季平子死,季孙斯(桓子)立,阳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在处理季平子葬礼上,阳虎与季孙氏另一家臣仲梁怀发生争执。阳虎要求以鲁国之宝玉“玙璠”为季平子敛尸,仲梁怀却认为那是季平子在昭公逊国时,代国君行祭时所配,今定公已立,不能再用。阳虎便勾结费宰公山不狃,想联合驱逐仲梁怀。公山不狃初时并不以为意,后因仲梁怀对其不敬重,才对阳虎说:“子行之乎!”阳虎起事,并囚季桓子与公父文伯(季桓子从父昆弟),驱逐了仲梁怀。冬十月,阳虎杀公何藐(季孙氏族人
公子遂,字襄仲,春秋时鲁国大夫,鲁庄公子。他家在鲁国都城曲阜的东门旁边,人称东门襄仲。当时鲁文公有个宠姬叫敬嬴,同襄仲的关系很好,襄仲就劝鲁文公立敬嬴所生的儿子倭为太子,但受到大夫叔仲的反对。襄仲后来出使齐国,他私下要求齐侯支持倭继承鲁国君位。齐侯正想拉拢鲁国,便答应了。鲁文公死后,襄仲在齐国的支持下杀死了文公正夫人所生的公子恶和公子视,立倭为鲁宣公,由襄仲执掌国政。当时鲁国有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个家族,称为"三桓"。三桓一直在扩张自己的势力,威胁到鲁君的地位。襄仲竭力维护鲁君,多次企图铲除三桓,却没有成功,因此同三桓成了死对头。襄仲死后,他的儿子公孙归父继任大夫。
季孙夙(?~前535),即季武子,春秋时鲁国正卿。名夙,一作宿,季文子之子。鲁国旧有二军,鲁襄公十一年(前562)他增置中军,以为三军,使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各征其一,三分公室。十八年晋救鲁伐齐,大胜,围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次年他到晋道谢,并以所获齐国兵器铸造林钟以记战功。二十九年夺取公室所有卞邑(今山东泗水东),借口守卞者将叛而讨伐。襄公死后,他拥立鲁昭公,自将袭卞、攻莒(今山东莒县)、取郓(今山东沂水北)。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改为二军,四分公室,季孙氏独得二分,从此鲁国由季孙氏独专国政,公室日益见衰。
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春秋时鲁国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故称柳下惠。
《论语》记载中孔子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为柳下惠没有得到任用鸣不平。后来柳下惠做了“士师”(掌管监狱的官),但是三次上台三次遭到罢免,人们劝他离开,他却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他认为如果用正直的方法对待人,到哪里都回被排挤,但是如果要用歪门邪道的方法去对待人,在哪里都可以实行,也
季文子(?~前568),春秋时鲁国正卿。季孙氏,名行父。鲁庄公之弟季友之孙。历仕文公、宣公、成公、襄公。鲁文公六年(前621年)夏,被鲁文公任使节,往聘于陈国,去见陈共公妫朔,到了秋天又奉派出使晋国,去见晋襄公姬欢。宣公八年(前601年)丞相襄仲去世,鲁宣公任命季孙行父为丞相。公孙归父欲除去三桓,被他驱逐。八年后,实行“初税亩”,正式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权,而一律按照田亩多少征税。鲁成公元年(前590年)实行“作丘(地区单位)甲”。翌年,行父率军帮晋、卫、曹等国,去攻打齐的鞍(今山东济南市)。成公七年(前584年),吴伐郯,郯去鲁不远,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