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唐昧

  唐昧(?~前301),战国时楚国将领。一作唐蔑。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攻楚方城,他率楚军夹沘水列阵,相持六月,后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败,被杀,楚失去宛、叶以北地。庄蹻乘机发动起义,攻下郢都(今湖北江陵北),楚遂成四分五裂之局面。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30

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诗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楚国人。初辅佐怀王,任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在与贵族子兰、靳尚等人斗争中,遭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得以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后因楚国政治腐败,国都郢城亦为秦兵攻破,深感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政治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汩罗江而死。所作《离骚》、《九章》等篇,反复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斥责贵族的昏庸腐朽的排挤贤能,表现了对国事的深忧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天问》质疑有关自然现象、社会历史的传统观念,体现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另有《九歌》等篇。&ldq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30

宋玉

  宋玉,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好辞赋,与唐勒、景差齐名。其艺术成就很高,为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辞作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
  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这段记述极为简略,只能确定其活动时间在屈原之后,担任过一些官职,但是对现实的批评不如屈原。
  宋玉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十六篇,但无篇名。王逸《楚辞章句》记载《九辩》、《招魂》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29

黄歇

  春申君(?~前238),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楚相,名黄歇。黄歇游学博闻,善辩。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顷襄王时,秦昭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顷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王退兵。顷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完逃回楚国即位,即考烈王。考烈王任他为相。在秦军围攻邯郸时,春申君带兵救援。后又为楚北伐灭鲁。
  当时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以此为忧。后来,春申君娶赵人李园之妹。李园妹有身孕后,献于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29

熊疑

  楚悼王(?~前381),战国时楚国国君。熊氏,名疑,一作类。楚声王之子。声王被“盗”所杀,他被国人拥立为君。在位期间,曾先后伐周、韩等国。楚悼王十一年(前391)在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开封西南)被三晋打败。后任用吴起为令尹,掌军政大权,变法图强,使楚国由弱变强,北胜魏国,南收扬越,开拓了楚国疆土。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楚国贵族杀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2

熊负刍

  楚王负刍,芈姓,熊氏,名负刍,楚哀王之弟。哀王继位二月余,哀王异母弟负刍的门客杀哀王,负刍自立为楚王。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领兵伐楚,坚壁不出,待楚军调动之际,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湖北蕲春西北),楚将项燕被杀(一说自杀),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再度出兵攻楚,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秦王亲往樊口受俘,责负刍以弑君之罪,废为庶人。其遗族昌平君在淮南被拥为楚王。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2

熊槐

  楚怀王(?~前296年),战国时楚国国君,芈姓,熊氏,名槐。在位时贪令智昏,任用佞臣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宠爱南后郑袖,排斥左徒大夫屈原,致使国事日非。公元前313年,秦国张仪欺骗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交换取秦国割让六百里商于之地,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却未得到地。怀王恼怒不已,发兵进攻秦国,被魏章大破于丹阳,怀王再召集全国的部队,发动进攻,再惨败于蓝田,其后公元前311年秦国攻取召陵,楚三战皆败,走向没落的道路。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王约怀王在武关会面。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决定前往武关,结果被秦国扣留,秦王胁迫怀王割地,怀王不肯。怀王被扣留期间,楚人立太子为王,是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2

姬显

  鲁穆公(?~前376),战国初鲁国国君,即姬显,是鲁国第二十九任君主。他为鲁元公儿子,在位33年。他注重礼贤下士,曾隆重礼拜孔伋(子思),咨以国事;容许墨翟在鲁授徒传道,组织学派,便鲁国一度出现安定局面。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2

戴偃

  宋王偃(?~前286),战国时宋国国君。即宋康王,又称宋献王,姓戴名偃。司城子罕(剔成肝)之弟。子罕逐杀宋桓侯,易子宋为戴宋。剔成二十七年(前329年),戴偃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公元前318年,宋君戴偃称王,是为宋康王。史称宋康王“行王政”,即实行政治改革,宋遂强盛起来,“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省滕州市),有其地。”。后与太子争权,发生内乱。前286年,为齐所灭。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国的温邑(今河南省温县)。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2

庄周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属河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追求精神逍遥无待。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和惠施交好。庄子的哲学思想大体可归纳为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并由此引发出其独有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7-11

<< <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