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王恢

  王恢(?~前134),西汉将领。燕人。数为边吏,熟悉匈奴情况。建元元年(前140)匈奴请和亲,他与韩安国廷争,反对和亲。元兴元年(前134),他命马邑(今山西朔县)豪杰聂翁壹为反间,诱匈奴来攻打马邑城。不久,单于率十余万入武州塞(今山西朔县北至大同市西一带)。汉军已伏兵二十万于马邑旁谷中,约好等匈奴军入城后汉军出击,由王恢等击其辎重。后被匈奴发觉,急忙退去。王恢考虑到若往击辎重,必与单于精兵战,汉兵势必败,因此罢兵。汉武帝怒其不出击匈奴辎重,欲诛之,恢自杀而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10

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王昭君于汉元帝时期被选入宫为宫女,因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画得容貌一般,因而数年见不到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于匈奴,入匈奴后,封为“宁胡阏氏”。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右日逐王。呼韩邪死后,其前阏氏之子复株累若鞮继单于位,昭君上书成帝求还,成帝诏令入乡随俗,遂复为复株累若鞮单于阏氏,育有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王昭君死后,葬于“青冢”(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西晋时,为避司马昭的讳,改称&ldq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10

郅支

  郅支(?~前36),匈奴单于,原名呼屠吾斯,他是呼韩邪的弟弟,呼韩邪占据单于王庭后,在民间找到呼屠吾斯,立他为左谷蠡王,但后来他自立为郅支单于。公元前54年,郅支单于向西进攻,进入王庭(当时匈奴的王庭设在蒙古哈尔和林),呼韩邪单于节节向南败退。前51年,呼韩邪归顺汉宣帝,在西汉军队帮助下,打败郅支单于,占领了匈奴故地,被称为东匈奴。郅支单于则向西攻击,在咸海流域打败乌孙人和康居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被称为西匈奴。公元前36年,校尉陈汤在一次异常大胆的袭击中直抵楚河畔,攻破郅支城(今哈萨克江布尔),杀郅支单于,并于第二年春将郅支单于人头送到长安。西匈奴迅速瓦解,并向西逃循。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10

呼韩邪

  呼韩邪(?~前31),西汉后期匈奴单于。前58~前31年在位。名稽侯珊。虚闾权渠单于子。父死,未能立,逃至妻父乌禅幕处。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8),被乌禅幕及左地贵人等拥立,发兵击败握衍朐鞮单于。五凤二年(前56)秋,击败右地屠耆单于。四年夏,被其兄郅支单于击败,引众南近塞,遣子入汉,对汉称臣,欲借汉朝之力保全自己。甘露三年(前51)正月,朝见宣帝于甘泉宫(今陕西淳化西北),受特殊礼遇。数年后,鉴于郅支单于西迁,内患已消,力量渐强,乃率部重归漠北。竟宁元年(前33)正月,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娶汉宫女王嫱(昭君)为妻,号为宁胡阏氏。此后,汉与匈奴40余年无战事。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10

冒顿

  冒顿(?~前174),姓挛鞮,是匈奴第一个单于头曼的长子。公元前209年,冒顿杀父政变,登上匈奴单于宝座。其时正值中原楚、汉之争,遂乘机发展势力,控弦之上达30余万。东占东胡,大破东胡王,迫使东胡北迁。西击月氏,迫使月氏西迁。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尽收复秦将蒙恬所攻取的河南地。统一了整个北疆,把一个处于众多民族,部落杂居、互不相属、四分五裂的北方,第一次统一在匈奴族奴隶主政权之下。为了加强统治,冒顿建立了一整套官制。诸王百官有左、右之分,单于居中,左王、左官居东方,右王,右官居西方。其中左、右贤王地位最高,而左贤王地位最尊,通常为单于继承人。
  楚、汉之争结束后,冒顿围马邑(今山西朔县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10

武臣

  武臣(?~前208),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陈县人。秦末,陈胜吴广所率农民起义军建立张楚政权之后,部将张耳、陈余向陈胜请兵攻夺赵地。陈胜应允,遂命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率军3000攻夺赵地。武臣率军出发,由白马津(今滑县东北)渡过黄河北上,沿途农民纷纷响应,队伍很快发展到数万人,连续攻下赵地10余城。赵地秦朝官员见武臣农民军声势浩大,遂又望风而降30余城。武臣即引军进占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武臣进占邯郸之后,经张耳、陈余劝说,于前209年8月立为赵王。自立为王后,他不受陈胜节制,拒绝出兵西上援助周文部农民军,致使周文农民军挫败,引起了其部下的不满。前208年,被其部将李良杀害。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10

石显

  石显,西汉元帝时佞臣。字君房,济南(今章丘县西)人。年轻时因犯法受腐刑。后为中黄门、中尚书、中书官、中书令。元帝因病不亲政事,乃肆意妄为,谄上欺下,众臣畏慑。陷害大臣甚多,如前将军萧望之、光禄大夫周堪等。成帝即位后,丞相御史条除其旧恶,他徙归故郡,途中忧懑而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10

龚遂

  龚遂,字少卿,西汉南平阳县(今山东邹县)人。初任昌邑王刘贺的郎中令。刘贺行为多有不端,龚遂引经据典,陈述福祸,谏争忘己。宣帝(公元前73-前49年在位)时任渤海太守,正逢饥荒,龚遂单车到渤海郡,开仓济贫,劝民务农。百姓纷纷卖剑买牛,郡内治安大为好转。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10

文翁

  文翁,西汉教育家,名党,字翁仲。景帝时任蜀郡太守,在此期间,倡导教化,教民读书,学法令,选拔郡县小吏10余人到京都研习儒经,在成都城中设立学校,选官吏子弟入学。重视对学生进行从政能力的培养。景帝嘉奖文翁兴学,文翁兴学实为中国历史上地方政府设立学校之始,对社会风气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关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10

扬雄

  扬雄(前53~18),西汉学者、辞赋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40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他的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
  扬雄早年极其崇拜司马相如,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处于崩溃前夕的汉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故后世有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10

<< <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