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陈平

  陈平(?~前178),西汉开国功臣,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分得十分均匀,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转投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得不到项羽重视。刘邦还定三秦时,投奔刘邦,拜为都尉,留在身边做参乘(陪他出行,为他驾驭马车的官员),并命他监护三军将校。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陈平建议买通楚军将领,人散布谣言,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刘邦困守荥阳时,献计使刘邦得以突围。高帝六年(前201)又建议刘邦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8

张良

  张良(?~前186),秦末汉初军事谋略家。字子房。其先本韩人,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 。秦灭韩后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偕刺客以铁椎击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中牟境),误中副车。改名换姓,逃匿于下邳(今江苏邳州南)。传说遇黄石公,得姜太公兵法。与项羽叔父项伯为友。秦二世二年(前208)一月,以众百余人从刘邦。六月,劝说项梁立原韩公子成为韩王,并以司徒职同韩王成率千余人收取韩国故地,与秦军周旋于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三年四月,随刘邦南下,建议克宛城(今南阳)后再西进,不致腹背受敌。九月,献疑兵之计夺峣关(今陕西商州西北)。灭秦后,劝刘邦以天下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8

曹参

  曹参(?~前190),西汉开国功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曾任沛县狱吏,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刘邦起兵反秦,为中涓。后在推翻秦王朝、楚汉战争以及汉初平定异姓王侯的战役中屡建战功。刘邦即皇帝位后,迁齐相国;次年赐爵列侯,号曰平阳侯。
  惠帝即位后,为齐丞相。相齐九年,齐国政治安定,大受百姓称赞。惠帝二年(前193),继萧何为相国后,举事无所变更,按照萧何制订的成法行事。有“萧规曹随”之称。他委任属官,总是选择郡国官吏中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还经常宴请卿大夫和部下、宾客。他任相国仅三年,就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汉初的安定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8

萧何

  萧何(?~前193),西汉初年政治家。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见汉高祖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推荐韩信为大将军。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汉代建立后,以他功最高封为侯。采摭秦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卒。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8

陈余

  陈余(?~前205),秦末大梁(今河南开封)人,与陈馀为刎颈之交。秦灭六国,两人都被悬赏通缉,便隐姓埋名逃到陈地。秦末农民战争中,投奔陈胜,他与张耳从武臣占据赵地。武臣自立为赵王,他任大将军。武臣被部将李良杀死,他又与张耳立赵歇为赵王。李良引秦军大将章邯攻赵。张耳、赵歇败走巨鹿,被秦将王离包围,陈余自觉兵少,不敢进兵攻秦。张耳大怒,派人责怪陈余不守信义,陈余才肯出兵五千去救巨鹿,结果全军覆没。后项羽率大军赶到,大胜秦军,解巨鹿之围。张耳再次见陈余时,责怪他背信弃义。陈余一气之下将帅印交出,从此张、陈俩人绝交。项羽分封诸侯王时,只被封为侯。心有不满,于是联合齐王田荣,击走张耳,自代为王。韩信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8

张耳

  张耳(?~前202),秦末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年轻时当过魏国公子无忌的食客,战国末,为魏国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令,与陈馀为刎颈之交。秦灭六国,两人都被悬赏通缉,便隐姓埋名逃到陈地。秦末农民战争中,投奔陈胜,力劝陈胜缓称王而立六国之后,未被采纳。与陈馀从武臣北定赵地,武臣为赵王,他任右丞相。公元前208年,赵王武臣被部将李良杀死,张耳和陈余又立赵歇为赵王。李良引秦军大将章邯攻赵。张耳、赵歇败走巨鹿,被秦将王离包围,陈余自觉兵少,不敢进兵攻秦。张耳大怒,派人责怪陈余不守信义,陈余才肯出兵五千去救巨鹿,结果全军覆没。后项羽率大军赶到,大胜秦军,解巨鹿之围。张耳再次见陈余时,责怪他背信弃义。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8

彭越

  彭越(?~前196),秦末汉初名将。字仲,昌邑(今山东巨野南)人。原在巨野泽中打渔为生,曾聚众抗拒官府,后响应陈胜起义。 汉王二年(前205)四月率兵附汉。成皋之战期间,彭越一直领兵游动作战于梁、楚之地,袭扰楚军后方,断其粮道,两次迫使项羽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回兵救援,有效地配合了汉军在成皋主要战场的作战。汉高祖五年(前202),汉军转入反攻后,彭越接连攻下昌邑周围20余城,得谷10余万斛,供应汉军。继率部南下,与刘邦、韩信、英布会师,围歼楚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刘邦称帝后,封为梁王。十一年,以谋反罪名被捕,为高祖赦免,被贬为庶人,流放蜀郡,于徙蜀途中被吕后截回,杀于洛阳,被剁成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7

魏豹

  魏王豹,原是六国时魏国的公子。他的哥哥叫魏咎,原来魏国时被封为宁陵君。陈胜起义时,魏咎前往追随。魏地被攻占后,魏咎被立为魏王。秦将章邯包围临济。魏咎为百姓约定投降,自焚而死。魏豹逃往楚国,楚怀王给了魏豹几千人马,回去夺取魏地。这时项羽已经打败了秦军,降服了章邯。魏豹接连攻克了二十多座城池。项羽就封魏豹做了魏王。项羽分封诸侯,自己打算占有梁地,就把魏王豹迁往河东,建都平阳,封为西魏王。
  汉王刘邦平定三秦,从临晋率兵横渡黄河,魏豹归顺汉王,随汉王攻打彭城。汉王战败,魏豹断绝了黄河渡口,背叛了汉王。汉王派韩信去攻打魏豹,在河东俘虏了魏豹。楚军攻荥阳,汉王使御史大夫周苛、枞公、魏豹守荥阳,周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7

英布

  英布(?~前195),中国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秦时为布衣,因犯法黥面,故称黥布。被罚往骊山始皇陵工地服劳役,后聚众抗官,逃亡至长江下游。陈胜起义,英布举兵响应。后投项梁,继属项羽。巨鹿之战,英布受命率 2万人为前锋,先渡漳水,截断秦军粮道,为项羽大军随后渡河围歼秦军作出重要贡献。汉王元年(公元前206)二月,因军功卓著,被项羽封为九江王。楚汉成皋之战中,被刘邦拉拢举兵叛楚,从南面钳制项羽。后跟随刘邦作战,因功封淮南王。汉高祖五年,英布率旧部与刘邦、韩信、彭越会师,围歼楚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十一年七月,因韩信、彭越相继被杀,英布心怀疑惧,举兵反汉。次年十月,战败被杀于番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7

韩信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自幼熟读兵书,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家境贫寒,常食不裹腹。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楚霸王项羽,但不受项羽重用。后又投奔汉王刘邦。初始刘邦看不起貌不惊人,曾受跨下之辱的韩信,经丞相萧何力荐,才始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拜将不久,即率军沿南郑故道东出陈仓,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第二年,出函谷关,将兵锋逼至楚都彭城。此后,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外线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以一万之众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7

<< <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