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意(前205~?),西汉医学家。齐临甾(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曾任西汉初年齐国的太仓长,所以又被人称为仓公。
淳于意自幼喜爱医学,曾拜公孙光为师学习古方,后拜公乘阳庆为师,得到黄帝、扁鹊的《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等秘藏医书。通过3年学习,淳于意精通了医理,诊治多有应验。后因得罪权贵被押解去长安,小女儿缇萦愿为官婢,替父赎罪。汉文帝被她感动,赦免了淳于意,并废止部分肉刑。淳于意曾多次回答朝廷的询问,详细陈述了自己学医经过及为人治病的具体过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收载了25个病例,当时称为
江充(?~前91),西汉赵国邯郸人,字次倩,本名齐,有辩才,为人骄傲自恣,为求名利,不择手段。赵王爱其才,待为上客。后因事得罪于赵太子,逃入京都,改名江充。汉武帝见他相貌奇伟,辩才如流,任用他为绣衣直指官,主治大狱,督三辅盗贼,常举发近臣贵戚罪状,深得武帝宠信,从此骄横名声,震动京师。
有一次,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被江充扣住,太子使人前往说情,并请江充勿将此事上奏,江充不听,于是上奏武帝,从此与太子有了嫌隙。
武帝晚年深信巫术,有一次身患重病,江充深恐武帝驾崩,会遭太子所诛,便想乘机先灭太子,以除后患。于是上奏武帝道:“陛下疾病,乃是巫蛊作祟,必定有人暗中
朱买臣(?~前115),字翁子,西汉吴郡吴县人。汉武帝大臣、辞赋家。朱买臣出身贫寒,不治产业,常与妻子上山打柴,靠卖薪度日。妻子因忍不住贫困而离开了他。而朱买臣没有因此动摇自己的信念和意志,相反更加发奋努力,学业不断进步。数年后,朱买臣经邑人严助推荐给汉武帝。在汉武帝面前,朱买臣讲解《春秋》和《楚辞》,凭着他渊博的知识和独到见解,将深奥内涵讲得浅显易懂。武帝对他的才学十分赏识,于是封他为中大夫。当时,东越王屡次骚扰叛乱,朱买臣向朝廷陈述消灭东越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同意,任命为会稽郡太守,一举击败东越王。朱买臣因功升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不久改任丞相长史。后因诬告张汤被杀。
朱买臣颇有
王褒字子渊,生卒年不详。蜀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人 ,西汉辞赋家。少年时期就善于写诗,工于作赋,对音乐也有较高的修养。益州刺史王襄得知王褒是位很有才学的人,就请他来到成都,让他在成都写诗,并将他写的诗配上音乐歌唱。王褒又为王襄作传,故深得其赏识,上奏推荐王褒有过人之才。汉宣帝任命王褒为待诏,常从帝游猎。所幸宫馆,则令歌颂。不久又升为谏议大夫。后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宣帝命他前往祭祀,病死道中。《隋书·经籍志》有《王褒集》 5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王谏议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终军(约前133~前112),字子云,西汉济南人。少年时代刻苦好学,以博闻强记、能言善辩、文笔优美闻名于郡中。18岁被举荐为博士弟子,赴京师。过函谷关时,守关吏卒交给他一件帛制的“繻”。终军初不识此为何物,当得知这是一个返回过关的凭证时,慨然掷之于地,自信地说:“大丈夫西游,终不复还。”守关吏卒为之瞠目。到长安后,终军以上书称旨官拜谒者给事中,奉命巡视东方郡国。他手持朝廷符节,骑高头大马,再过函谷关,守关人员认出此人正是前次弃繻的青年,叹服其志远才高。有一次,朝廷需要遣使赴匈奴,终军上书自荐,博得汉武帝赏识,升他为谏大夫。武帝时,南越(今广东
吾丘寿王,字子赣,赵人。少时,因善于下棋而被召为待诏。令跟董仲舒学习《春秋》。因聪明好学,任侍中中郎。后犯法被免职。东郡盗贼起,拜为东郡都尉。后征入为光禄大夫侍中,反对丞相公孙弘禁止百姓持有弓,刀。后犯法被杀。他在汉时有善作赋之名,地位与庄助、朱买臣等相等,但爵位不及他们。著作有《吾丘寿王》六篇,《虞丘说》一篇,《吾丘寿王赋》十五篇。在任丘城北司马庄旧有吾丘寿王读书之地,称“吾丘台”,清人边连宝有《吾丘台赋》。因此后人又称任丘为“吾台”,用以表彰显乡邦文风之盛。
严忌(约前188~前105) ,西汉辞赋家,会稽郡吴县人。原姓庄,东汉时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为严,后世遂称严忌。严忌少时与司马相如等俱好辞赋,曾作《哀时令》赋,借哀叹屈原秉性忠贞,不遇明主之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情。吴王刘濞网罗人才,“招致天下喜游子弟”,严忌与邹阳、枚乘俱仕吴,以文辩著名。曾上书谏阻刘濞谋反,未纳。后游历于梁,得到梁孝王的厚遇。世称“庄夫子”。辞赋作品,今仅存《哀时令》。传忌死后,葬于由拳县西北境,其地遂名严墓。
严助(?~前122),严忌子,也有人说他是严忌的族子。西汉辞赋家,会稽郡吴县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以贤良对策擢中大夫,常与东方朔、司马相如、吾丘寿王等大臣商辩朝政、撰写文稿,最得武帝信任。建元三年,东瓯告急,武帝派助以节发兵会稽,浮海相救,建元六年,闽越王郢兵进南越,武帝再派助发援兵,自此东南稳定。出为会稽太守,被称赞为“会稽贤守”。后侍于内廷,每逢有异事,武帝命其作赋颂。元狩元年(前122),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衡谋反,因为他与淮南王刘安交好,受牵连被诛。严助富文采,擅辞赋,著有《相儿经》、《严助赋》等,书已不传。唯存《谕意淮南王》及《上书谢罪》文二篇。现
蒯通,即蒯彻,因为汉朝避武帝之违而改为通。生卒不详,西汉纵横家,汉初范阳人。秦末,武臣授命于陈涉北上扫荡赵地。蒯通说服范阳县令徐公投降,使赵王武臣不战而下三十馀城。后来,又劝说韩信夺取齐地, 背离刘邦自立。韩信已死,刘邦诏令齐国抓了蒯通,欲杀之,责问为何教韩信反。蒯彻说:“狗帮自己的主人,只因为他是自己的主人。当初,我在韩信手下,就只知道帮韩信,而不知道帮大王。现在大王要杀我,只一句话就行。可朝中的大臣,以后谁还敢向大王进直言呢?”刘邦于是赦免了他。惠帝时, 为丞相曹参宾客。著有《隽永》81 篇, 有人认为《战国策》为其所著。东汉班固《汉 书·艺文志》
隽不疑,字曼倩,渤海郡人。汉武帝末年,直指挥使暴胜之,率部剿匪来到渤海郡,派人求见,隽不疑以礼相待,说道:“我听说,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您如恩威并施就能建功立业,扬名天下”。胜之高兴接受,并上书推荐隽不疑,于是被任命为青州刺史。汉昭帝时,齐孝王之孙谋反,不疑发觉后,果断地逮捕了他们,使之认罪伏法,因此被提升为京兆尹。隽不疑每次到县里审查记录犯人的罪状回来,他的母亲总是问:“有可以平反的人吗?能让多少人活下来?”如果隽不疑说多数有平反的人,他的母亲就高兴,吃饭说话也与其他时候不一样;如果说没有能释放的,他的母亲就生气,因为这不吃饭。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