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荀崧

  荀崧(262~328),字景猷,晋颖川颍阴(今许昌)人。志操清纯,雅好文学。泰始中袭父爵广阳乡侯,补濮阳王司马允文学。与王敦、顾荣、陆机等友善,司马伦引为相国参军。伦纂位,转护司马、给侍中,稍迁尚书吏部郎、太弟中庶子,累迁侍中、中护军。荀籓承制,以崧监江北军事、南中郎将、后将军、假节、襄城太守。以修复王陵进爵舜阳县公,迁都督江北诸军事、镇宛,改封曲陵公。杜曾拥军为乱围宛,崧十三岁小女荀灌求救于石览、周访而解宛围。元帝即位,征拜尚书仆射,转太常。明帝时加散骑常侍,领太子太傅。王敦平,更封平乐伯,坐事免。后拜金紫光禄大夫、录尚书事,迁右光禄大夫,领秘书监。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6-3

祖台之

  祖台之,晋小说家。字元辰。范阳(今河北徐水一带)。官至侍中、光禄大夫,撰《志怪》,书行于世。《世说新语·排调》记其子广为桓玄参军,则台之当为东晋中期人。《志怪》二卷,见录于《隋书·经籍志》,《史通·杂述》以之与《搜神记》、《幽明录》、《异苑》并列,盖皆为搜采怪异之书。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6-3

袁悦之

  袁悦之,字元礼,陈郡阳夏(今太康)人。能长短说,甚有精理。始为谢玄参军,为玄所遇。后甚为会稽王司马道子所亲爱,每劝道子专览朝权,道子颇纳其说。后因致书太子母为王国宝游说,为晋孝武帝所诛。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6-3

王峤

  王峤,字开山,王承族子。永嘉之乱后避乱渡江,为王敦参军。王敦为乱,多次进谏,几乎被杀。累迁为御史中丞、秘书监,领本州大中正。咸和初,出为庐陵太守。死于任上,谥穆。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6-3

王绥

  王绥(?~404),东晋臣。字彦猷,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少有美誉,甚见宠待。桓玄为太尉时,以绥为桓氏甥,任为右长史。安帝元兴二年(403),玄称帝,以绥为中书令。三年,刘裕破桓玄,以绥为冠军将军。俄拜荆州刺史、假节。其父王愉以曾轻侮刘裕,心不自安,谋作乱,事泄,绥一道被诛。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6-3

王忱

  王忱,字元达,王坦之子。少知名,与王恭、王珣等名躁一时。孝武帝太元中,出为荆州刺史、建武将军,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自恃才气,任达不拘,末年尤嗜酒,一饮连月不醒,或裸 体而游,每叹三日不饮,便觉形神不相亲。死于任上,谥穆。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6-3

王国宝

  王国宝(?~397),东晋大臣。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谢安之婿。少无士操,不为安所用。与会稽王司马道子亲善,并间毁谢安。道子辅政,以为秘书丞、琅邪内史、堂邑太守,加辅国将军。又补侍中,迁中书令、中领军,与道子持威权,扇动内外,威淫一时。安帝时,迁尚书左仆射,加后将军,丹阳尹。时王恭、殷仲堪各据方镇,深恶司马道子、王国宝乱政,屡有忧国之言。隆安元年(397),王恭领北府兵,联络殷仲堪、杨佺期等,以讨国宝等贼为名起兵抗朝廷。司马道子无力抗拒,委罪于国宝,杀之以谢恭等。其为人贪纵聚敛,骄蹇不遵法度,又以佞邪见知。后房伎妾以百数,天下珍玩充满其室。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6-3

王愉

  王愉,字茂和,王坦之子。少历清官。弟王国宝为司马道子所杀,出为江州刺史、辅国将军。桓玄篡位,授尚书仆射、前将军。刘裕起兵讨桓玄,暗地与司州刺史温详谋乱,事泄露,被刘裕所杀。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6-3

王恺

  王恺,字茂仁,王坦之子。少历清官,袭父爵。孝武帝末,为侍中、右卫将军。安帝初,弟王国宝专权,王恭等起兵征讨,上书请解职,以与王国宝异母生,又素不和,故得免祸。转丹阳尹。桓玄起兵讨司马元显,领兵守石头城,不久病死,追赠太常。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6-3

王坦之

  王坦之(330~375),东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字文度。王述子。少与郗超齐名,时称“江东独步”。官左卫将军,领本州大中正。简文帝病危,诏桓温摄政,他毁诏另作。孝武帝即位,与谢安共辅幼主。为中书令,出为徐、兖二州刺史、北中郎将,镇广陵。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痛惜。谥献。信佛,尚刑名之学。曾著《废庄论》,以为庄子之学,害多利少。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6-3

<<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