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述(303~368),东晋书法家。太原晋阳(今太原)人。字怀祖,王承子。性沈静,不求闻达,年三十尚未知名。初仕为司徒王导中兵属,历宛陵令、临海太守、会稽内史,后代殷浩为扬州刺史,加征虏将军,寻迁散骑常侍、尚书令。久居显位,曾阻桓温迁都之议。为政清简整肃,终日无事。太和三年死,谥简。
王承,字安期,王湛子。太原晋阳(今属山西)人。世出名族。西晋末,为骠骑参军,迁司空从事中郎。惠帝末,谋迎惠帝从长安还都洛阳,封侯。出为东海太守,政尚清净,不为细察。西晋末,避乱南渡,司马叡(晋元帝)任为从事中郎。时,渡江名臣有王导、卫玠、周顗、庾亮等,都出于承下,为中兴第一。
王湛(249~295),字处冲,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晋司徒王浑弟。性恬静雅闲,不交当世,器量宏大,有公辅之望。善解《周易》。少历秦王文学掾、太子洗马、尚书郎,累迁汝南内史。元康五年死。
桓谦,字敬祖,桓冲子。初以父功封侯,迁辅国将军、吴国内史。桓玄篡权,授扬州刺史、侍中、卫将军、录尚书事,封新安王。桓玄败死,逃入沮中,复与桓振等联兵攻陷江陵,挟持安帝。刘毅征伐江陵,兵败逃附姚兴。后从蜀顺江攻东晋,被刘道规所杀。
桓胤,字茂远,桓冲孙。少有清操,虽世华贵,仍以恬退见称。初拜秘书丞,累迁中书郎、秘书监。元兴二年(403),拜中书令,为桓玄所钦爱。桓玄篡位,为吏部尚书,后随玄西奔至江陵(今湖北江陵)。桓玄死,归附朝廷,获赦徒居新安。义熙三年(407),东阳太守殷仲文等谋反,阴欲立胤为玄嗣,事泄被杀。
桓冲(328~384),东晋将领。字幼子,小字买德郎。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人。桓温幼弟。初授鹰扬将军、镇蛮护军、西阳太守。因从桓温伐成汉有功,升督荆、雍、扬州七郡军事,宁朔将军,义成、新野二郡太守,镇守襄阳。永和十二年(356),从桓温破姚襄。以功升振威将军、江州刺史,领镇蛮护军,西阳、谯两郡太守。旋以南中郎将督江、荆、豫州六郡军事。宁康元年(373),孝武帝诏为中军将军、扬、豫二州刺史,都督扬、江、豫三州军事,代桓温掌兵权。越二年,自请外出,並数请降职;乃以车骑将军都督豫、江州六郡军事,镇姑孰(今安徽当涂)。次年,兄桓豁死,继任荆州刺史,督江、荆、梁、益、宁、交、广、扬、雍、司等州军
桓秘,字穆子,桓彝子。少有才器,初仕为秘书郎,与兄弟桓温、桓冲有矛盾,数被压抑。历辅国将军、宣城内史。时梁州刺史司马勋叛入蜀,秘以本官监梁、益二州军事。还郡后,升散骑常侍,徙中领军。桓温入朝,秘遭免官,屈于宛陵。温死,起为散骑常侍,而弟冲位在其上。耻位卑,遂表让不应朝命。先冲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