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舆,字庆孙,刘琨兄。初仕为尚书郎。依附范阳王司马虓,为征虏将军、魏郡太守。虓死,又依附东海王司马越,为左长史,深得司马越的信任,主谋诛缪播、王延等。永嘉末死,谥贞。
刘群(?~352),字公度,中山魏昌(今河北定县东南)人。西晋时,为广武侯世子,随父刘琨在晋阳。遭逢寇乱,数领偏军征讨。及琨为段匹磾所害,琨余部拥群依附匹磾弟末波,为末波所重用。石虎伐段氏,群没入胡中。虎甚优礼群,建武四年,以群为中书令。冉魏灭,群遇害。
刘琨(271~318),西晋著名诗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东北)人。与祖逖为友,皆有大志。后闻祖逖被起用,遂慨叹“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又曾与祖逖俱为司州主簿,共被同寝,闻鸡起舞,以豪杰自诩。但他出身贵公子,早年生活奢豪放荡,好老、庄之学,并与石崇、陆机、潘岳等依附权贵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历任著作郎、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等职。光熙元年(306),以奉迎惠帝还洛阳之功,封广武侯。永嘉元年(307),任并州刺史,招抚流亡,抗击匈奴刘渊、刘聪。兵败,父母遇害。愍帝时任大将军,都督并、冀、幽三州军事。建兴三年(315),进位司空。后败于
刘乔(249~311),西晋将领。字仲彦,南阳人。少为秘书郎,建威将军王戎引为参军。伐吴之役,以破武昌之功,授荥阳令,迁太子洗马。又以诛杨骏之功,赐爵关内侯,进御史中丞。惠帝西幸长安,乔与诸州郡举兵迎驾还洛。后为威远将军、豫州刺史。结河间王颙,拒东海王越。为刘琨所败,部众逃散。后遇赦出为镇东将军、豫州刺史,都督豫州诸军事。卒于官。
华轶,西晋臣。字彦夏,平原(山东禹城)人。魏太尉华歆曾孙。少有才名。初为博士,累迁散骑常侍、江州刺史等。在任颇有威惠,流亡之士,赴之如归。时四方瓦解,轶有匡天下之志,常贡献于洛,不失臣节,而不听元帝之命。元帝遣王敦、周访等击轶,轶众溃,奔于安城,兵败被杀。
苟晞(?~311),字道将,河内山阳(今河南焦作东)人。初为东海王越通事令史,齐王冏专制朝政时,以晞为尚书左丞,督察尚书诸曹,甚严厉。冏被诛,晞亦免官。后被长沙王乂提为从事中郎。东海王挟惠帝北征成都王颖时,晞任北军中候,掌禁军。后参与征讨石勒、汲桑及成都王故将公师藩,多次获胜。进位抚军将军,都督青兖诸军事。兖州为军事要冲,东海王知苟晞有大志,不欲他久任兖州刺史,乃迁之为青州刺史。晞在州行猛政,好杀戮,时号“屠伯”。时东海王越专权,晞怨之,移檄诸州,陈越罪状。怀帝亦恶越擅政,密诏晞除越。因王弥部将曹嶷北攻齐地,将晞击败,故晞无暇举兵讨越。永嘉五年(311),怀帝再次催
成公简(?~312),字宗舒,晋东郡白马(今滑县东)人。家世代为二千石。简性朴素,不求荣利,而默识过人。后为中书郎,官至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永嘉末,奔荀晞,与晞同没。
周馥(?~311),西晋将领。字祖宣,周浚从弟,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东南)人。惠帝时,官至平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与周玘等讨平陈敏,以功封永宁伯。馥睹东海王越不守臣节,郡众用事,洛阳孤危,欲匡正朝廷,建议迁都寿春。后为东海王越所袭,馥将其击败,东海王又求救于元帝,元帝遣甘卓等攻馥。馥众溃,走项城,为新蔡王确所拘,忧愤发病而卒。
周谟,晋汝南安成(今汝南县东南)人,周顗之弟。以顗故,频居显职。元帝至明帝时为后军将军,王敦死后,两次上疏,求追赠顗官。历少府、丹阳尹、侍中、中护军,封西平侯。死于任上,谥贞。
周嵩(?~324),字仲智,晋汝南安成(今汝南县东南)人,周顗之弟。为人狷直果侠,每以才气陵物。司马睿为相时,引嵩为参军,以谏睿称尊号忤旨,出为新安太守。寻除庐陵太守,未行,更拜御史中丞。元帝以王敦势盛,渐疏王导等,嵩上疏谏,帝感悟,故导等获全。顗被害,王敦使人吊嵩,嵩曰:“亡兄天下人,为天下人所杀,复何所弟。”敦甚衔之。后为王敦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