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段灼

  段灼,字休然,敦煌(今甘肃敦煌)人。家世为西土显族。少仕州郡,后为邓艾镇西将军司马,随艾平蜀有功,迁议郎,封侯。入晋,上疏辩邓艾之冤,并上表陈议时政。建议分封诸王以拱卫中央,但又要限制诸王的力量;广开用之人路,赡养天下孤老,严吏治,居安思危等。累至明威将军、魏兴太守,死于任上。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8-20

向雄

  向雄(?~283),字茂伯,河内山阳(今河南焦作东)人。彭城太守向韶子。初化魏为郡主簿。钟会叛乱被杀,无人敢近,独自安葬会尸。入晋,为黄门侍郎,累至侍中、征虏将军、封侯。武帝命齐王攸就藩,上疏谏止,不被采纳,忧愤而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8-20

傅祗

  傅祗(243~311),字子庄,傅咸族弟。魏太常傅嘏子。初仕为太子舍人,出为荥阳太守,修浚河塘,为百姓称颂。惠帝初,以讨杨骏有功,封公。又领兵平定氐人齐万年起义,升散骑常侍,加光禄大夫。“八王之乱”时,周旋于诸王之间,免遭杀身之祸。永嘉间,洛阳城破,推为留台盟主,加司徒、大都督。永嘉五年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8-19

傅敷

  傅敷,字颖根,傅咸子。历太子舍人、尚书郎、太傅参军。永嘉之乱,避地会稽,司马睿用为镇东将军从事中郎,不久病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8-19

傅咸

  傅咸(249~294),西晋文学家。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傅玄之子。咸宁四年袭父爵,拜太子洗马,后升迁尚书左丞。惠帝时,历任太子中庶子、御史中丞,官至司隶校尉。性刚正,敢直谏,不畏权贵。善为奏议谏疏,文多规戒。《文心雕龙·奏启》云:“傅咸劲直,而按调坚深”。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今存《申怀》、《感别》、《明意》等赋三十多篇,《赠何劭王济》等诗十多首,明人辑有《傅中丞集》。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8-19

傅玄

  傅玄(217~278),字休奕,北地泥阳(今甘肃宁县东南)人。魏扶风太守傅干子。初仕举秀才为州郎中。入晋,为散骑常侍。上疏建议广开用人之路,招举有才学之人;减轻屯田民的赋税,修缮水利设施;做好威抚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工作。累至侍中、司隶校尉。性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为此得罪于人,多次免官。博学善属文,著有《魏书》、《傅子》以及文集百余卷。咸宁四年死,谥刚。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8-19

李重

  李重(253~300),西晋臣。字茂曾,江夏钟武(今湖北钟祥)人。早孤。少好学,有文辞。初仕晋为始平王文学掾,上疏陈“九品官人法”之弊端,升太子舍人,转尚书郎。太熙元年(290),累升中书郎。每遇大事或疑义,常参照经典处理。后升尚书吏部郎,专抑浮华之风,留意隐逸之士。后出为平阳太守,赵王伦柄政,欲用为掾属,以忧逼成疾而卒,谥成。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8-19

刘颂

  刘颂(?~约301),西晋广陵(今扬州东北)人,字子雅。晋武帝立,颂为尚书三公郎,典科律。咸宁中,转黄门郎,迁议郎,守廷尉。“在职六年,号为详平”。太康初,吴亡,诸将争功,颂以廷尉核理其事,武帝以颂持法失理,左迁京兆太守,又转为河内守。不久,除淮南相。惠帝元康元年(291)从淮南王入朝,拜三公尚书,久之,转吏部尚书。赵王伦当政时,颂为光禄大夫,卒于官。刘颂为官持正,执法严明,喜论律令。曾针对“政出群下,刑法不一,狱讼繁滋”的时弊,上书朝廷,要求统一法律,恢复肉刑,严格执法。他的某些法制观点,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8-19

何攀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今属四川)人。初仕为州主簿。时益州刺史皇甫晏被张弘所害,上表伸诉,使皇甫晏冤情得伸。后随王濬平吴,以功升辅国将军司马,封侯。惠帝初,谋诛杨骏,出为东羌校尉、扬州刺史。为赵王伦所迫,抱疾入京为官。累至大司农,死于任上。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8-18

侯史光

  侯史光,字孝明,东莱掖(今属山东)人。魏时举孝廉,为州别驾,官至洛阳典农中郎将。入晋,授散骑常侍,加侍中。累至少府。死于任上。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8-18

<< <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