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骞(211~292),西晋临淮东阳(今江苏金湖西)人。魏司徒陈矫子。初仕魏为尚书郎,累官征南大将军,封侯。魏末,积极参与司马氏代魏的活动。司马炎称帝,升车骑将军,封郡公。后官至大司马。元康二年卒,谥武。
杜预(222~284),西晋将军。字元凯。京兆杜陵(陕西西安东南)人。魏时曾参相府军事,晋官至司隶校尉。博学多才,除通晓政治、军事外,还熟知经济、历法、律令,工程等,并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公元278年,继羊祜任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大将军,筹划灭吴。他选精兵袭击吴西陵督张政获胜,随又送还所获,使吴主撤换张政,削弱守备。在灭吴之战中,他陈兵江陵(属湖北),派部将周奇等沿江西上策应王濬,使晋军能实施水陆并进计划。又派部将周旨等率精兵夜渡,奇袭乐乡(湖北松滋东北)俘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激励已至西陵(湖北宜昌)的王濬顺流直起吴都建业,以所部配合东进。灭吴后他又勤讲军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山东费县西)人。蔡邕外孙,司马师妻弟。出身官吏世家。魏时官至中领军。辅助司马炎称帝,任中军将军,继在尚书左仆射、卫将军。公元269年,都督荆州请军事,镇襄阳,准备灭吴。他以睦邻安边之计,使吴解除石城(湖北钟祥)守备,晋得以半数士卒屯田积谷,数年间储备军粮足用十年。他对吴军战死将领厚加殡殓,降者可去可留。与吴守边将领陆抗时有往来。272年,他与武帝密谋伐吴,举荐大司农王濬复任益州刺史,造战船,治水军。276年任征南大将军,上书提出击吴方略,遭太尉贾充等反对未果。278年,临终前还陈击吴之计。一年后晋灭吴之战,运用祜生前方略,两月余即胜利结束,水陆会师
欧阳建(?~300),西晋文学家、哲学家。字坚石,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东北)人。石崇甥。才藻美赡,擅名北州,时称“渤海赫赫,欧阳坚石”。历任山阳令、尚书郎、冯翊太守。赵王伦专权,他与石崇、潘岳等劝齐王冏诛伦,事泄被杀,年三十余。刑前作《临终诗》,情辞哀楚,载《文选》。另有《言尽意论》,认为客观世界是离开人的概念和语言而存在的,但语言、概念是可以说明客观世界的,驳斥了当时玄学家的谬论,载《艺文类聚》。《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二卷,已佚。
石崇(249~300),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晋司徒石苞子。初为修武县令。因伐吴有功,封安阳乡侯。官累迁至侍中。行为不检点,出任荆州刺史时,抢劫使者、商人财产无数。生活极其豪奢,家有苍头八百余人,水碓三十余区,田宅珍宝无数。曾与王恺争豪,武帝助恺,犹不敌崇。崇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家里婢女成群,稍不如意,即遭毒手。有豪贵前来宴饮,崇让美女行酒,客饮酒不尽,崇即斩美女。有时一连斩杀数人。贾后专权时,与贾谧等贵戚结党。后因贾氏垮台而免官。又与齐王冏、淮南王允密谋诛赵王伦及其党羽,谋泄,被收斩。
石苞(?~273),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家世寒微,少时曾为御夫,又曾贩铁。后为魏中护军司马师所重,任司马,迁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典农中郎将。性刚直,不畏权贵,曾奏劾尚书丁谧以权谋私,时人称之。善用兵,嘉平四年(252),随司马昭攻吴,昭麾下诸军惨败于东关(今安徽含山西南),唯石苞军未遭损失。甘露二年(257),魏将诸葛诞降吴,司马昭领兵讨伐,石苞奉命统青州诸军阻隔叛军与前来增援的吴军的联系,在黎水击败吴将朱异,以功拜镇东将军。参预司马氏代魏的密谋。西晋初,任大司马。出镇淮南,士马强盛,使一方安定。旋因吴将丁奉施离间计,且晋淮北监军王琛又进谗言,引起武帝猜忌,被免官召还朝
何劭(236~301),字敬祖,晋陈国阳夏(今太康)人,何曾子。少与晋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武帝即位,为散骑常侍。咸宁初,迁侍中尚书。惠帝即位,为太子太师,通省尚书事。后转特进,累迁尚书左仆射。永康初,迁司徒。赵王伦纂位,以为太宰。邵博学善属文,陈说近代事,如指诸掌。而骄奢简贵,甚于其父何曾。衣裘服玩,新故巨积。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然优游自足,不贪权势。卒赠司徒。劭工诗,《诗品》以之入中品。有文集一卷,已佚,今存文三篇,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