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孙朗

  孙朗,三国时期的人物。据《三国志·吴书·孙坚传》的引注《志林》记载,孙朗为孙坚庶子,别名孙仁,但没记载生母姓名。而《三国演义》中则将他的母亲定为吴国太。曹休出兵洞口,吕范率军抵御。当时孙朗为定武中郎将,命令放火,烧损茅芒,因此军用不足。吕范遂即启送孙朗归吴。孙权改其族为丁氏,禁锢终身。此事见于《三国志·吴书·孙匡传》的注解《江表传》,但《江表传》记载此人为孙匡,而裴松之根据孙匡传本文及其他史料推断此人应为孙朗而非孙匡。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2-20

孙秀

  孙秀,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东吴及西晋将领。吴大帝孙权的弟弟孙匡之孙。吴末帝孙皓时,任前将军、夏口督,握兵在外,见恶于皓。皓遣佞幸何定率兵出猎夏口,他惊疑奔晋,官骠骑将军,封会稽公。吴亡后,降为伏波将军。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1-31

孙匡

  孙匡,字季佐,孙坚第四子。 举孝廉茂才,未试用便离世,时年二十余。在孙策消灭刘勋后,因为袁绍强盛,再加上孙策吞并江东,曹操为了安抚孙策,便以其弟女嫁给孙策弟孙匡。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1-31

孙翊

  孙翊(184~?),三国时吴将。字叔弼,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权弟。骁悍果烈,有孙策之风。建安八年(203),时年二十,以偏将军领丹阳太守。后为部将所杀。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1-31

孙辅

  孙辅,三国时吴将。孙坚兄子,字国仪,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以扬武校尉佐孙策平定江东三郡,屯驻历阳以拒袁术,又从策西袭庐江太守刘勋。辅屡从征,身先士卒,皆有功,历庐陵太守、平南将军、交州刺史。后辅恐孙权不能保江东,乃阴通款曹操,为权发觉,幽禁之,数岁乃卒。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1-31

孙邻

  孙邻(?~249),字公达,孙贲子。父卒,代任豫章太守二十余年。潘濬掌荆州事,舒燮有罪下狱,濬欲置极刑,邻进言反对,燮遂得救。在郡20年,讨平叛贼,治绩显著。又为绕帐督,迁夏口、沔中督、威远将军,所在有治能。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1-31

孙贲

  孙贲(?~219),三国时吴将。字伯阳,孙坚兄子,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初为郡督邮守长。孙坚起兵长沙,贲去吏从征。坚死,贲统余众,依附袁术,术表贲领豫州刺史,转丹阳都尉,行征虏将军。旋及佐孙策击走刘繇,定江东,领豫章太守,后封都亭侯。在官十一年卒。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1-31

孙奂

  孙奂(194~234),吴国宗室。字秀明,孙皎之弟。孙皎死后,代统其众,以扬武中郎将领江夏太守。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军民称之。黄武五年(226),孙权攻魏江夏,围石阳(今湖北黄坡西),孙奂派部将鲜于丹率五千人先断淮道,又亲率吴硕、张梁五千人为前锋,降高城,得三将。孙权感叹道:“初吾忧其迟钝,今治军,诸将少能及者,吾无忧矣。”遂拜扬威将军,封沙羡侯。年四十卒。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1-31

孙皎

  孙皎(?~219),三国时吴将。字叔朗,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权宗室。初任护军校尉,迁都护征虏将军,代程普守夏口(今属武汉市)。黄盖、周瑜死后,代领其军,势力大张,并得沙羡(今武昌)、云杜(治所在今湖北京山)等地为奉邑。他遣官到各地,广交江夏文武人士。和曹操作战时,不许部下残杀百姓,因此人多归附之。镇守江夏时,与甘宁有过矛眉,经孙权调解,乃言归于好。吕蒙出兵进袭南郡时,他为后继,积极配合。曾参与攻杀关羽之役,出力甚多。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1-31

孙瑜

  孙瑜(177~215),吴国宗室。字仲异,孙静之子。初任恭义校尉,瑜虚心绥抚宾客诸将,得其欢心。建安九年(204),领丹杨太守,加绥远将军。建安十八年(213),曹操进军濡须口,孙权欲交战,孙瑜劝说孙权持重,权不从,果然大败,迁瑜奋威将军。济阴人马晋笃学好古,孙瑜厚礼之,使将吏子弟数百人就之受业,迎立学官。他虽以军务为事。却好坟典,常诵声不绝。年三十九卒。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0-1-31

<< <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