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264),字伯恭,犍为武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性格谨守法令,刘备定益州,以张翼为书佐,建兴九年,任庲降都督。曾讨南夷豪帅刘胄作乱,朝廷以其征讨不力,用马忠代张翼,征召其回朝,张翼说:“现在马忠代替我,我应该在他到达之前,广积粮草,让马将军可以顺利消灭刘胄”,能顾全大局,诸葛亮对此颇为称许。诸葛亮北伐,派遣张翼为前军都督,封扶风太守。张翼经常劝谏姜维,勿再劳师北伐,为姜维所不喜。景耀二年,张翼任左车骑将军,景耀六年,跟姜维同在剑阁抵挡钟会入侵,最后失败,随姜维降魏。姜维欲复国谋叛,张翼最后与姜维同被乱军所杀。
邓芝(?~251),三国时蜀国将领。字伯苗,义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东汉前将军邓禹之后。东汉末入蜀,曾依益州从事张裕、巴西太守庞羲。刘备定益州,为郫(今四川郫县)邸阁督。刘备至郫,擢为郫令,旋迁广汉太守。以治绩入为尚书。刘备死,建议与吴修好。亮遂遣芝使吴,孙权迟疑,未及时召见。芝自表请见,说以吴、蜀共为唇齿之理,孙权遂与魏断绝联系,与蜀和好。诸葛亮进驻汉中,以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亮卒,迁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旋为督江州。延熙六年(243),迁为车骑将军。十一年,率军平涪陵人之乱。为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时家无余财。
姜维(202~264),三国时蜀国名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少孤,好学。初为郡上计掾,后出仕为州从事。因父功赐为中郎,参本郡军事。蜀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率军出兵祁山(在今甘肃礼县东),诸县响应,叛魏降蜀。维亦驰赴蜀营,被任为仓曹掾,加授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后又迁中监军、征西将军,颇受诸葛亮器重。八年,魏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懿,分兵进攻汉中,维随诸葛亮从间道往袭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初战告捷,斩敌4000余。司马懿率主力回援,又为亮、维所败。十二年八月,维继诸葛亮率蜀军抗魏。蜀延熙六年(243),迁镇西大将军,兼领凉州刺史。后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十七年
费祎(?~253),三国蜀汉大臣,诸葛亮一手培养、继蒋琬之后秉执朝政的股肱重臣。字文伟,江夏鄳县(今河南信阳东北)人。从小气度不凡,年轻时与董允等以才德闻名蜀中。刘禅即位后任黄门侍郎。建兴三年(225)岁末,诸葛亮平定南中凯旋回朝,特要费祎与其同车。不久,升任昭信校尉,出使东吴,诸葛亮在今成都万里桥(又称南门大桥)附近设宴饯行。建兴八年(230)升任中护军,参谋前线军事,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有隙,主动调停,息怨消气。后协助杨仪平定魏延的兵变。延熙九年(246),蒋琬病卒,继执军政。才干超人,处理公务速度超群,事过不忘。注意缩减军费开支,减轻百姓劳役、兵役负担。延熙十六年(253)岁首大宴群僚
蒋琬(?~246),蜀汉大臣。字公琰,零陵湘乡(今属湖南)人。初以州书佐随刘备入蜀,授官广都长。刘备见其不理众事,又常沉醉,欲加罪于他;诸葛亮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刘备信此言,遂不加罪。刘备为汉中王,任他为尚书郎。后迁参军、长史。诸葛亮北伐,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诸葛亮曾密表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诸葛亮死后,琬任尚书令,领益州刺史,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主持政务。当时,蜀汉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
张嶷(?~254),蜀汉将领。字伯歧,巴郡南充国(今四川南充)人。曾随诸葛亮南征。亮北伐,他为牙门将,随马忠征战,有筹划战克之功。后为越巂太守,以恩信得南方少数民族敬服,嶷以功赐关内侯。后刘禅又任他为抚戎将军。蜀延熙十七年(254)回成都。夷民恋慕,扶毂泣涕。他慷慨壮烈,但又放荡少礼。后随姜维北伐,与魏将徐质交锋,战死沙场。南方夷民闻嶷死去,无不悲泣,为嶷立庙,逢水旱则祭之。
王平(?~248),字子均,三国时蜀国益州巴西郡宕渠县人。因养于外家,所以又名何平。本随人前往洛阳,被假校尉,后从曹操征汉中,因而投降刘备。至北伐,马谡于街亭调动失当,王平连连进谏。后大败,王平鸣鼓自守,再收收合遗散士卒而回,受诸葛亮大加赞赏,提拔他统五部兼当营事。而后曾于南围阻挡张郃,一战赶走魏延,再代吴懿督汉中。成功抗御曹爽南征,与邓芝,马忠在三方各有名声。王平虽识的字不过十个,但亦明经典,没有武人的风格,却常怀疑别人,又轻视自己。延熙十一年(248)卒。
马忠(?~249),蜀汉将领。字德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曾姓狐名笃。受巴西太守阎芝派遣率五千人投奔刘备。刘备说:“虽亡黄权(蜀汉将领,后降魏),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令贤也。”蜀建兴三年(公元225),诸葛亮南征,以他为牂牁太守。蜀建兴九年,诸葛亮出祁山,马忠随之经营军事。以后长期治理南方,官至镇安大将军,封彭乡侯。马忠为人宽济有度量,处事能断,威恩并立,在长期与南方少数民族相处中,得到当地敬重和爱戴。他死后,“莫不自致丧庭,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
雍闿,三国蜀时西南民族地区(南中)大姓反蜀首领。益州郡(今云南中部及以东、西、南等地)人,祖先为汉族移民,因世居南中受当地少数民族的深刻影响。史称其“恩信著于南土”。蜀主刘备病死(223)前后,曾在三国吴的支持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杀蜀益州郡守正昂,又赶走新任郡守张裔,并利用当地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策动他们一起反蜀。蜀相诸葛亮使人写信招降,雍闿回信拒绝,并指使孟获再次鼓动当地少数民族一起反蜀。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兵分三路南征,雍闿率部去越巂郡(约今四川西南部)援助当地反蜀叟帅高定,由于大姓与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矛盾,雍闿被高定的部曲所杀,所部归孟获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