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李恢

  李恢(?~230),三国时蜀将。字德昂,建宁俞元(今云南澂江县南)人。刘备领益州,恢为别驾从事。章武初,降都督邓方卒,刘备问恢,谁可代任,恢说臣不自揆,唯陛下察之,刘备遂任李恢为降都督,领交州刺史,后随诸葛亮南征,恢军功居多,封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领建宁太守,后徙居汉中。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10-23

黄权

  黄权(?~240),字公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原为刘璋主簿,曾谏阻刘璋迎刘备入蜀,因“一国不容二君”。璋不从。刘备袭取益州,黄权曾闭城坚守,直到刘璋降刘,才肯罢休。刘备任他为偏将军,曾向刘备献占据汉中之计。蜀章武元年(221)刘备亲率大军东征孙权,兵分两路,命黄权督江北之军以防魏师,刘备自在江南。蜀军大败后刘备引退,而他被隔断归路,率所领降魏,拜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后迁车骑将军。黄权降魏,刘备待之如初,曾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魏文帝曾问黄权;你舍弃刘备而归顺于我,是想追踪古人贤人吧?黄权说:“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10-23

宋殇公

同子与夷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10-23

郤正

  郤正(?~278),三国时蜀国官吏、文学家。本名纂,字令先。河南偃师(今河南省偃师)人。少孤贫,敏而好学,博览群籍,文辞灿烂,善属文章。仕蜀任秘书吏、秘书令等职。景耀六年(263),邓艾平蜀,他为刘禅作降书。晋泰始中任安阳令,迁巴西太守。著有诗、赋、论等近百篇。原有集一卷,已佚。现存作品以《释机》较著名,以主客问答的形式,抒写了作者恬淡自宁之志。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10-10

谯周

  谯周(201~270),三国蜀汉大臣,经学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阆中县南)人。幼年丧父,境遇极差。成人后耽古笃学,乐于求师,成饱学之士。汉延康元年(220)任益州劝学从事,积极推动蜀汉政权的正式成立。十分敬重诸葛亮,也深得诸葛亮赏识和栽培、提拔。后历任典学从事、太子家令、光禄大夫等。炎兴元年(263)魏军大败诸葛瞻父子于绵竹,长驱直入,势不可挡,掂量再三,万般无奈,只好策言建议后主刘禅迎降。西晋泰始三年(267)到达洛阳,拜骑都尉、散骑常侍。自陈无功而封,求还爵位,皆不许。其学生有《三国志》作者陈寿、流传千古的《陈情表》作者李密及得意门生罗宪、文立等。其经学著作有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10-10

李譔

  李譔,字钦仲。从其父友尹默讲论义理、五经、诸子,无不该览。博好技艺,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巧,皆深思钻研。始为州书佐,尚书令史。延熙元年(238)后主刘禅立璇为太子,以譔为庶子(太子属官),迁仆射,转中散大夫,右中郎将,仍侍太子。太子爱其多知,甚悦之。但以其为人轻佻,好嘲弄,未予重用。景耀中卒。为《易》、《尚书》、《毛诗》、《左氏传》、《太玄指归》等书作注,其著以贾逵、马融之注为准,而异于郑玄。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10-10

尹默

  尹默,三国蜀汉官员、学者。字思潜。梓潼涪(今四川绵阳东)人。少游学荆州,从司马德操等学古文经。通经史,尤精《左氏春秋》,能诵读刘歆、郑众、贾逵诸家注说。刘备定益州,任之为劝学从事。以太仆授后主《左传》。蜀后主时历官谏议大夫、军祭酒、太中大夫。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10-10

来敏

  来敏,三国蜀汉官员、学者。字敬达。义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汉末大乱,避于荆州。后入蜀为刘璋宾客。涉猎书籍,善《左氏春秋》,精训诂之学。刘备定蜀,署为典学校尉,为虎贲中郎将、辅国将军。因言语不节,举动违常而数被贬削。后为执慎将军。年九十七卒。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10-10

孟光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灵帝末年任讲部吏,汉献帝迁都,孟光逃入蜀地,刘焉刘璋以客礼对待他。刘备入蜀后,任命孟光做议郎,和许慈等掌管礼仪典祭。刘禅登基后任命孟光做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升为大司农。孟光一向直率地说话,令权臣都不喜欢他,令他得不到晋升,后辈镡承、裴俊等都升到孟光之上。后来获罪被免职,九十多岁去世。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10-10

许慈

  许慈,三国蜀汉经学家。字仁笃,南阳人。师事刘熙,善郑氏学,治《易》、《尚书》、《礼》、《毛诗》、《论语》。建安中,与许靖等自交州入蜀。刘备定蜀后,使其与胡潜为学士,制定典章,二人互相攻伐、抵毁。刘禅时,迁大长秋。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5

<< <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