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杜琼

  杜琼(?~250),三国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字伯瑜。少从绵竹任安受《孟氏易》及图谶。刘备入蜀,以为议曹从事。刘禅时,累迁太常。为人沉默寡言,闭门不问世事。著有《韩诗章句》十余万言。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5

张裕

  张裕,字南和,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刘璋据蜀,辟从事。蜀汉时任州后部司马。晓占候,善谶纬。曾预言刘备攻汉中不胜,又对刘备多有不逊,被杀。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5

周群

  周群,三国蜀汉术士。字仲直。巴西阆中(今属四川)人。少承父学,专心天候,不避昼夜寒暑。初为刘璋辟为师友从事,刘备取蜀,署为儒林校尉。刘备攻汉中前问周群,周群预言得地而不得民,果如其言,于是推举周群为茂才。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5

杜微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城人。少受学于广汉任安。刘障辟为从事,以疾去官。刘备定益州,微常称耳聋,闭门不出。建兴二年(224),丞相诸葛亮领益州牧,任命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杜微为主簿。杜微坚决辞任,更亲自见诸葛亮,诸葛亮手书劝他,他仍告老求归。诸葛亮最终顺从杜微的意向,任命他为谏议大夫。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5

张松

  张松(?~212),字永年,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部下,官至益州别驾。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然而很有才干;他认为刘璋暗弱,在他手下不足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经常叹息。赤壁之战前夕,张松奉命出使结交曹操,不被礼遇,因此怀恨曹操,劝刘璋改为结交刘备。刘备入蜀时曾与法正、孟达等人一同密谋出卖刘璋,将益州献给刘备,劝说刘璋迎接刘备入蜀。后来,刘备假意离开益州,张松写信劝阻,被兄长张肃发现,将书交于刘璋,张松全家被斩。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4

费诗

  费诗,蜀汉文臣。字公举,犍为南安(今四川乐山)人。原为刘璋属官,任绵竹令。刘备攻绵竹,他领全城降。刘备领益州牧,以他为督军从事,出为牂牁太守。刘备为汉中王,派他拜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听说黄忠为后将军,大怒:“大丈无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费诗劝关羽以蜀汉大业为重,使关羽感悟,立即受拜。后来群臣议刘备当称帝,费诗直言力阻,不受重用。后蒋琬秉政,以费诗为谏议大夫。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4

杨洪

  杨洪(?~228),三国蜀汉臣。字季休,武阳(四川彭山)人。初为李严功曹,后归刘备,任蜀郡太守。刘备征东吴败归,汉嘉太守黄元反叛,他助刘禅派亲兵生擒之。举贤才,不避私怨。洪建兴元年赐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建兴六年(228)卒于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4

张裔

  张裔(166~230),三国蜀汉臣。字君嗣,蜀郡成都(属四川)人。刘璋时举孝廉,为鱼复长。刘备入蜀,历任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将。建兴元年(223),出任益州太守,被益州大姓雍闿缚送至吴。及邓芝使吴,方脱身返蜀。后为丞相府长史、辅汉将军。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称他“贞亮死节之臣”。精通《公羊春秋》、《史记》和《汉书》。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4

向宠

  向宠(?~240),三国时蜀汉将领。襄阳宜城人。初为牙门将,夷陵之战战败时,蜀军溃败,唯有向宠那一营是完整的。建兴元年(223)封都亭侯,被任命为中都督,统率宿卫兵。诸葛亮北伐前,上《前出师表》,特意提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也”。后升任中领军。延熙三年(240),向宠征讨汉嘉郡的蛮夷时遇害。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4

向朗

  向朗(168~247),蜀汉大臣。字巨达,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初为刘表属官,后归刘备,历任巴西太守。刘禅即位,为步兵校尉,旋领丞相长史。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伺机伐魏。向朗与马谡一向关系甚密,马谡逃亡,向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数年后,任光禄勋。诸葛亮死后,任左将军,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向朗自幼涉猎文史,自辞去长史之职,近三十年,乃潜心典籍,孜孜不倦,朝野皆敬重。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4

<< <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