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刘封

  刘封(?~220),本名寇封,后被刘备收为养子,改姓刘。有武艺,气力过人,能攻善战。赤壁之战后,随刘备入蜀,平定益州,被封为副军中郎将。建安二十四年(219),受刘备命与孟达攻取上庸,任副军将军。不久,东吴派吕蒙袭关羽,关羽连呼孟达、刘封援助,二人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由,拒不发兵,关羽被擒杀,刘备深恨之。而孟达与刘封又愤争不和,孟达惧罪,表辞刘备,率众降魏。刘备责封不救关羽,诸葛亮担心刘封刚猛,难以制御,劝刘备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陈寿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4

吕乂

  吕乂(?~251),字季阳,南阳(治今河南南阳市)人。少随父入蜀,好读书鼓琴。刘备定益州,乂受盐府校尉王连之请,为典曹都尉。迁新都、绵竹令,有政绩,百姓称之。迁巴西太守,徙汉中太守,兼领督粮,供继北伐军粮。累迁广汉、蜀郡太守,时民众脱籍者甚多,乂到官,为之防禁,开谕劝导,漏脱自出者万余人。后入为尚书。后主延熙九年(246),代董允为尚书令,勤于政事,不与人私相交结。十四年卒。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3

陈祗

  陈祗(?~258),字奉宗,汝南(治今河南平舆北)人。少孤,长于外祖父之兄许靖家。弱冠知名,稍迁至选曹郎。以多技艺,挟数术,大将军费祎甚异之,故擢升侍中以内侍后主。祗与宦官黄皓互相表里,使皓得以干预政事。延熙十四年(251),又以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大将军姜维虽班次在祗上,以常率众在外,稀理朝政。祗上承刘禅旨意,下与宦官交结,深见信爱,权重于维。景耀元年(258)卒,谥为忠侯。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3

董允

  董允(?~246),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东北)人。刘备立刘禅为太子,允以选为舍人,徙洗马。刘禅即位后,迁黄门侍郎。诸葛亮将北征,驻守汉中(治今陕西汉中),虑刘禅无政治经验,以允秉心忠正,委任以宫省之事。允迁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允敢于言事,甚尽匡救之理,曾阻止刘禅增添宫女之议,抑制宦官黄皓权势。延熙六年(243),加辅国将军。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九年卒。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3

陈震

  陈震(?~235),字孝起。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刘备领荆州,辟为从事。随从入蜀,历任蜀郡北部都尉、汶山太守、尚书、尚书令,奉命出使东吴。孙权称帝后又封使吴的陈震为卫尉,与他在武昌升坛歃盟,宣誓与蜀汉二分天下。陈震回蜀后被封城阳亭侯,他性格忠纯,“老而益笃”,为诸葛亮等人看重。刘禅为帝时期,陈震在蜀官至太尉,曾出使东吴,缔结吴蜀同盟。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3

马谡

  马谡(190~228),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马良之弟。初从刘备取益州,官至越嶲太守。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深得诸葛亮器重,而刘备临终对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亮不以为然,以谡为参军。蜀汉建兴六年(228),亮出军祁山,不理众人反对,以谡为先锋。谡违反亮之法度,结果在街亭为魏将张颌所败,士卒离散。亮进退无据,引军还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亮下谡于狱中,按律处死,亮为之流涕。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3

马良

  马良(187~222),三国时蜀汉官员。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他眉中有白毛,当时乡里人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刘备领荆州时,辟为从事,后任左将军掾。蜀汉建立,升为侍中。曾出使吴,对于蜀吴和好起过积极作用。蜀章武元年(221),刘备大军征吴,派他到武陵(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西)接纳少数民族为助。次年吴蜀彝陵之战,刘备兵败,他死于军中,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拜马良之子马秉为骑都尉。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3

刘巴

  刘巴(?~222),字子初,零陵烝阳(今湖南邵东东南)人。少知名,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建安十三年(208),北诣曹操,操辟为掾,使招纳长沙(治今湖南长沙)、零陵(治今湖南零陵)、桂阳(治今湖南郴县)。会刘备占据三郡,巴不得反使,遂远至交址(治今广东广州市)。复从交址至蜀。刘备定益州(治今四川成都),诸葛亮数荐之,备辟为左将军西曹掾。建安二十四年(219),备为汉中王,以巴为尚书。次年,代法正为尚书令,躬率清俭,不治家产,勤于公事。刘备称帝,诸文诰策命,皆其所作。一度为刘备猜疑。诸葛亮赞之曰:“运筹策于惟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2

董和

  董和(?~220),字幼宰,祖籍江州(今重庆市)。生于荆州南郡巴江县(今湖北枝江县)。东汉末年,董和举家西迁,离开南郡来到益州,益州牧刘璋全他为牛鞞长,后再任江原长、成都令等职位。当时蜀地因富裕丰实,百姓生活奢侈,商人更穿侯爵的服饰、吃珍奇美食,婚姻葬送等事,甚至倾家荡产都要办好。董和有意推行俭朴风气,亲自带头节俭,穿粗衣、吃蔬食,生活上不逾矩犯上,令当地风气有所改善,百姓都十分敬畏他。后来县中豪强害怕董和的严厉,说服刘璋调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当董和要走时,官吏、老弱等数千人都相携而出,乞求留下董和,刘璋便准董和再留任两年。两年后,还迁为益州郡太守。董和与当地的蛮族办事时,都以真诚之心对待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2

秦宓

  秦宓(?~226),三国时蜀国官吏。字子勑,广汉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北部)人。少有才学,为人清高,州郡屡次召用,皆称病不就。心敏笔捷,文辞宏丽,陈寿赞其“文藻壮美,可谓一时之才士”。刘备定益州时,广汉太守夏侯纂请为师友祭酒,领五官掾,他称病卧床,拒不赴任,后改任为从事祭酒,乃就职。建兴二年(224),诸葛亮领益州牧,他为别驾,任左中郎将、长水校尉,迁大司农。博学善辩,曾与张温答辩天有“头”、“耳”、“足”、“姓”等问题,使张颇为敬服。宓所作多佚。今仅存诗《远游》一首,另存文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9-12

<< <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