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苏秦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学纵横之术游说各国,初至秦说惠王,不用。乃东至赵、燕、韩、魏、齐、楚,游说六国合纵御秦。他出任纵约长,并相六国,归居于赵,被赵封为武安君。其后秦使人诳齐、魏伐赵,六国不能合作,合纵瓦解。他入燕转入齐,为齐客卿。与齐大夫争宠,被人杀死。一说他自燕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燕得以破齐,后反间活动暴露,被齐车裂而死。《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三十一篇,今佚。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保存有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十六章,与《史记·苏秦列传》有所不同。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4-14

高渐离

  高渐离,战国末年燕国人,荆轲的好友 ,擅长击筑。公元前227年,荆轲奉燕太子丹之命到秦国去刺杀秦始皇,荆轲失败被杀。秦灭六国后,高渐离为避难,逃离了燕国国都,流落到宋子(今河北省平乡县),隐姓埋名,后来还是被秦始皇得知,把他抓来。因为他击筑击得好,秦始皇赦免了他的死罪,但把他的双眼用马粪熏瞎了,而双目失明的高渐离经常被叫到秦始皇身前击筑。高渐离不忘复仇,平日将铅块藏于筑中,待秦始皇对他不再防备之时,用灌满了铅的筑向秦始皇的头部击去,但是打偏了。刺杀失败,高渐离被处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4-14

荆轲

  荆轲(?~前227年),战国末期卫国人,也称庆卿、荆卿、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于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于期,荆轲只好私见樊于期,告以实情,樊于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于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4-14

姬哙

  燕王哙(?~前314),战国时燕国国君。燕易王之子。公元前321-前316年在位。前319年,燕王哙支持公孙衍合纵的建议,与齐、楚、赵、韩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逐张仪至秦。次年,与魏、赵、韩、楚合纵攻秦。不久,他任用子之为相国。子之办事果断,善于监督考核臣属。时朝中大臣皆贵族,子之所擢用的则是些小吏。燕王哙为支持子之改革,将三百石俸禄以上大官的玺全部收回,另由子之擢贤任用。他自奉俭仆,勤政抚民。委政于子之,支持变法改革。前316年,他慕尧舜禅让故事,遂以君位让于子之。前314年,子之行新政三年,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聚众作乱,围攻子之。不久,齐国派兵入燕干涉,燕王哙死于战乱。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4-14

姬职

  燕昭王(?~前279),名职,燕王哙之子,周召公三十八代孙。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最小,屡次败于齐国,昭王登位之初,决心要令燕国强大起来,故四处寻找治国的良才。因礼待老臣郭隗,筑宫而敬以为师,结果各国群贤聚集燕国,史载“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唐代诗人陈子昂有诗:“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即是形容燕昭王以重金聘用了苏秦。《战国策》里也记载他千金市马的故事,一时燕国成为“人才高地”。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年)燕国联合五国攻齐,上将军乐毅攻破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多城。是燕国最辉煌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4-14

姬乐资

  燕惠王(?~前272),名乐资,燕昭王之子,昭王三十三年(前279年),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燕惠王作太子时,与乐毅有隙,即位后对乐毅用而不信,后以骑劫代之,乐毅逃亡走赵。齐襄王五年(前279年)齐人田单在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以火牛阵击败燕军,骑劫战死,齐国悉复得其故城。燕惠王责备乐毅避亡到赵国,乐毅回致一封《报遗燕惠王书》,载于《史记》。燕惠王六年(前273年)设置了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四郡。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4-14

姬喜

  燕王喜,是战国时期燕国的末代君主。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年),秦国攻燕,兵临易水(河北易县)。燕太子丹派荆轲、秦舞阳等人以献督亢之地图和秦将樊于期首级之名,图刺秦王政,图穷而匕见,事败。燕王喜二十九年(前226年),秦王派王翦率军伐燕,同年十月破燕都蓟城。燕太子丹和燕王喜逃至辽东。秦将李信率大军随后追击。燕王喜听从代王嘉计策,杀太子丹,将头献秦军以求和。燕王喜三十三年(前222年),秦将王贲攻取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4-14

姬丹

  燕太子丹(?~前226),战国末燕王喜太子。秦灭韩前夕,燕国送其入秦为质,以结好于秦。因不受礼遇,他怒而逃归。不久,秦国开始了大举统一中国的战争。燕国地处长城以南,易水之北,在七国中,国小力微,君臣上下恐惧秦国。燕太子丹千方百计欲报前仇,但无计可施。前231年,秦灭韩。前228年秦灭赵。同年,秦军兵临易水,将攻燕。燕太子丹在危急之时,通过田光认识荆轲,欲派其刺杀秦王,于是,他尊荆轲为上卿,舍上舍、车骑美女资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次年,他派荆轲为使者,携秦国逃亡燕的将军樊于期的头连同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定兴、新城、固安一带)地图,以请以“举国为人臣”为名,朝见秦王。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4-14

扁鹊

  扁鹊,战国时期医学家。中医早期脉诊的倡导者。名秦越人。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相传扁鹊为远古时的名医之号,因秦越人精于医术,故人亦称其为扁鹊。年轻时从长桑君学医,尽得其传。他善于诊断,尤精于望诊和脉诊。史载他以望诊判断齐桓侯的病症,由浅入深,并预言其预后不佳。齐侯因拒绝接受诊治,其病果然不起。扁鹊又曾准确地诊断虢国太子的"尸厥"证(假死),并用针熨诸法救治而愈。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称:"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并盛赞扁鹊医德高尚。扁鹊有"六不治"的名言,其中"信巫不信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4-12

鲁仲连

  鲁仲连(约前305~前245),战国时名士。亦称鲁连。今茌平人。善于出谋划策,常周游各国,为其排难解纷。赵孝王九年(前257),秦军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迫于压力,魏王派使臣劝赵王尊秦为帝,赵王犹豫不决。鲁仲连以利害说赵、魏两国联合抗秦。两国接受其主张,秦军以此撤军。20余年后,燕将攻占齐国的聊城。齐派田单收复聊城却久攻不下,双方损兵折将,死伤严重。鲁仲连闻之赶来,写了一封义正辞言的书信,射入城中,燕将读后,忧虑、惧怕,遂拔剑自刎,于是齐军轻而易举攻下聊城。赵、齐诸国大臣皆欲奏上为其封官嘉赏。他一一推辞,退而隐居。《汉书·艺文志》载有《鲁仲连子》14篇,今佚,仅有清朝马国翰辑本。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4-12

<< < 11 12 13 > >> 共13页 129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