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地见母相关人物

  春秋时,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寤生出生时姜氏难产,姜氏讨厌他,特别喜爱小儿子。郑武公把寤生立为太子,但夫人姜氏改立小儿子段为太子,武公没有答应。后来武公死了,寤生继承君位,史称郑庄公。郑庄公一继位,他的母亲姜氏今天为小儿子段要封地。郑庄公看在母亲的面上,把大城京城(在今荥阳东南)封给了弟弟,但姜氏还不满足。她听说庄公要去朝见周天子,就暗地派人到京城,给小儿子段送信,叫他趁机造反,攻打都城自立为君。郑庄公听说弟弟造反了,立即赶回国中,同大将公子吕一起消灭了叛军,段也自杀了。郑庄公从他身上搜出母亲写的那封信,很生气,发誓说:“不到黄泉下,我再也不见母亲!”就派人把母亲姜氏送到了城颍(今襄县东北)。
    郑庄公赶走母亲之后,怒潮渐息,又感到很后悔。就修建了一座很高的土台。从此,一思念母亲,就登台朝城颍那个方向翘望。人们便把这个土台叫做“望母台”。
    又过了一些日子,颍谷(今登封市西北)有个叫颍考叔的小官来给他出了个主意,说:“这好办。黄泉就是地下,主公您在地下挖一个地道,再盖上房子,请太夫人坐在房子里,主公您到地道里去见太夫人,不就是黄泉相见了吗?”郑庄公一听,觉得这倒是个好办法,就派人在城南洧水河北岸挖了一个地道,直到泉水咕嘟嘟地冒出来,然后在泉水旁边用木头修个地下室。颍考叔赶到颍城去拜见姜氏,委婉地说明了郑庄公的悔恨之情以及要接她回去养老的想法,姜氏又悲又喜。颍考叔先把姜氏安置到地下室里,不一时郑庄公也来了,一见母亲,便拜倒在地,哭着说:“寤生不孝顺,一直也没有问候您老人家,望母亲恕罪!”姜氏也抱着郑庄公的头,哭着说:“儿呀,哪里是你不孝?都是为娘不好,对不起你啊!”扶起郑庄公,抱头痛哭。左丘明修《春秋》于此,叹道:“颍考叔,是真正的孝子呀!不但爱自己的母亲,也能让庄公爱他的母亲。”《诗经》上说:“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吧。
    【典源】《左传·隐公元年》:“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掘地见母 发布时间:2008/3/7

掘地见母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