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春桥至灵隐合涧桥前一段,全长约2公里。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唐刺史袁仁敬植松于行春桥(即今洪春桥),西达灵竺,路左右各三行,每行相去八九尺,苍翠夹道,阴霭如云,日光穿漏,若碎金屑玉,人行其间,衣袂尽绿。今旧松多不存,而新植者已渐如偃盖,时时与灵山白云相接,故日云松。”民国以后,路两旁松树逐年衰败。抗日战争期间,杭州沦陷,侵占杭州的日军作扫荡式砍伐,九里松幸存的松树被砍伐殆尽。解放后,九里松经两次补植与整理,先一次在两旁栽植无患子等行道树;后一次征用洪春桥至灵隐沿路两边土地各40米,行道树改栽马尾松。70年代松毛虫毁坏松林,又改种从美国引进的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