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书院初创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名报恩寺,是明清时期杭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书院,是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的地方。书院位于西湖南缘凤凰山万松岭,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旁边即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分别赐额“浙水敷文”、“湖山萃秀”。
几百年来,万松书院为浙江乃至全国输送了无数人才,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形成尊师重教、育才树人的民风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据史料记载:唐朝曾在万松岭上修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原址改建万松书院,奉孔子像,并聘请孔子的后代孔衢、孔绩主持院务,世代相袭,明清时期已成为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浙江省文人汇聚之地。
梁祝之恋使万松书院成为男女婚姻一线牵的姻缘之地,名声远播省内各地,故而取名“书缘”。
从1985年到2007年,时间又过去了22年,这22年里,西湖的变化有目共睹,尤其是2002年启动综合保护工程以来,西湖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为了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西湖的美景,2007年6月,杭州举行了三评“西湖十景”的活动,评选对象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湖保护建设特别是2002年以来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期间恢复重建、修缮整治的145处景区(点),“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不再列入评选范围。共有33.86余万人参与评选,收到有效选票约29.74万张,评选结果在2007年10月27日举行的第九届西湖博览会开幕式上正式揭晓,分别是:灵隐禅宗、六合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