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艺楼相关

集艺楼位于西湖北山路69、71号,是一座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砖木结构、钢窗蜡地的两层西式小楼。小楼依山面湖,坐北朝南,占地0.5亩,建筑面积280平方米,共有房13间。
著名作家史莽于1954年搬入此楼,居楼上约100平方米的面积。史莽原名叶遐修,1923年出生于杭州。1944年在桂林参加中共领导的抗敌演剧四队,后回杭州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任杭州市文委副书记等职。建国后历任杭县县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职。他还历任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副秘书长,省鲁迅研究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顾问,湖畔诗社副社长等职。
史莽先生一生好学,自1954年入住此楼后,藏书藏物、收集资料甚丰。他读书不辍,研究写作不断,被党内美誉为“杭州才子”。自取楼名“集艺楼”,并请沙孟海先生书写横幅以自慰。另请印家方介堪先生刻印章多枚:“集艺楼”“岳飞邻居于谦同乡”“读书声里是吾家”,另有古印“家在西泠”“西湖如画我似仙”等。
小楼经常文人相聚,以文会友,有物共赏。毛泽东秘书田家英,自与史莽认识后,相见恨晚,相知甚深。每次陪毛泽东来杭或在浙江搞调查研究,必抽暇至小楼相聚,来时先告知保卫人员,要(与史莽)多坐会儿,令他们先返。而保卫人员则在马路对面103号院内相候,待史莽送别到楼下时,他们即出来接走。有时田家英从外地调研回来相聚时,还带些土特产与史莽家人分享。聚谈时,常笑声朗朗,欢快异常。
词学家夏承焘先生来小楼做客,在小楼窗前站立片刻,十分感叹地说:“你们夫妇俩‘几世修得西湖住’!”羡慕不已。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美术馆馆长方增先更是小楼常客。当时他还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逢休息日即来小楼聚谈,曾赞叹地说:“杭州数北山路最美,北山路数你这座小楼最幽雅,楼上临窗,一杯龙井茶,师友谈心,真一大快事。”小说《艳阳天》的插图即是方增先借居小楼创作的。史莽病故后,方增先哭挽“剪烛西窗笑论文苑永记西泠茗色缘、亦师亦友流水高山我今何处鼓焦桐。”
此外,像原文化部部长贺敬之、柯岩夫妇,中共中央研究室副主任梅行,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作家楼适夷、骆宾基、杜宣、孙用、沈虎根、黄源等都是小楼的常客,也是史莽的莫逆之交。
贺敬之曾有诗赠史莽,日:“君居对林逋,彼孤此不孤。鹤杳羽信频,爝传《苦斗》书。”此诗可谓是对集艺楼和史莽先生的生动写照。

集艺楼 发布时间:2012/7/23 16:38:43

集艺楼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