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会寺相关

位于伍公山,伍公庙后。昔日为吴山一大庙,上世纪50年代末毁去。寺内原建有“观音宝阁“。《西湖志》引《万历钱塘县志》云:“自宋至今,每亢旱淫潦,有司恒即山上(上天竺)迎大士像入城,于吴山海会祈祷,而大士遂为,郡雨肠司命……”故民间也称海会寺为“观音娘家”。今其遗址上广大的地台仍在。
另一记载云:海会寺又称“海会讲寺”,在伍公庙后,坐东朝西。海会寺建于南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本为南宋初处理西北流寓临安人员的官署“宝积廨”,因建进奏院而拨之建寺,初名“吴山智果院”,后改额为“瑞云院”,寺又毁于嘉泰年间。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重建,改额为“积善海会寺”。至正十一年(1351)又毁于火,再拓旧基复建,改额为“大海会寺”。内有高大的“观音宝阁”。明成化十年(1474)再次毁于火。逾年,僧人浩中(吴山海会寺重建记为洪忠)和尚募资重建,重建大雄宝殿,次建天王殿、观音殿及山门,历时八年而成,为吴山一大巨刹。清时,寺屡毁屡修。据载,清末,在杭八旗清军曾屯兵于寺中,防光复会起义,后屯军为光复会志士所掌握,在起义时曾从吴山上炮轰将军府,迫清军开城(旗营)缴械投降。辛亥革命成功后,驻军撤出海会寺。民国初期复为寺。海会寺自南宋以来,香火甚旺,以虔奉观音而闻名杭城。寺在20世纪50年代末拆除,现寺址为杭人晨练者聚处。

海会寺 发布时间:2012/7/23 16:38:43

海会寺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