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书院相关

在今紫阳小学内。据载,康熙四十二年(1703),两浙江南都盐运使高熊征应在杭徽籍盐商之请,由盐商捐资购买凤山门内馨如坊太庙巷内民宅,改作盐商子弟读书之所,因地近紫阳山,故称“紫阳别墅”。其内供奉朱熹牌位,课程设置,日有课,月有程。书院有学童百余。道光年间著名学者、启蒙思想家、诗人龚自珍应杭州巡抚阮元之邀入院主持。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军攻打杭州城时被毁。同治四年(1865)扩地重建,并易名“紫阳书院”,同治七年(1868)再次拓建时,将战乱中已毁的通玄观殿宇改建成书院楼厅斋舍。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紫阳书院改办为仁和县学堂(今紫阳小学前身),民国时改名太庙巷小学。
据《湖山便览》载:“紫阳别墅,在太庙巷内。国朝(清朝)康熙四十二年,运使高公熊征建为士人讲肄之所。中为乐育堂,奉朱子(朱熹)位。堂后有簪花阁,有五云深处。堂东为近水楼、南宫舫、瀛洲榭,又折而东,为春草地,为垂钓矶,为看潮台,为别有天,为寻诗径。循径而入,层梯垒巘,翠石罗立”,其岭为巢翠亭,可以远眺江湖。更有小瞿塘、石蕊峰、梧桐冈、鹦石、笔架峰、螺泉、葡萄石,皆极岩泉之胜。”从有关资料考证,今紫阳小学址即为紫阳书院(紫阳别墅)遗址。虽历经近300年的沧桑,但一些建筑遗迹和景点尚能识别。

紫阳书院 发布时间:2012/7/23 16:38:43

紫阳书院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