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相关

位于孤山中段的中山公园,是一处环境幽雅的游览胜地。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曾兴建过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当时的范围,自孤山东侧的玛瑙坡一直延伸到孤山西侧的俞楼处。到了清代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皇帝南巡,又在这里大兴土木,“辟孤山以建行宫”。据说,现在的中山公园、浙江图书馆古籍部、浙江博物馆等处,当时都在行宫的范围内。康熙死后,浙江地方官不堪“行宫”每年修理费的沉重负担,请求“雍正圣断”。雍正不得已,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将行宫改为“圣因寺”。当时的圣因寺,因规模宏大,香火旺盛,与灵隐寺、净慈寺、昭庆寺合称为西湖四大丛林。可惜这处规模宏大的圣因寺,却被清代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的一场大火化为灰烬。清代的同治、光绪年间虽然修整,但已难复旧观。清亡后此处改建为公园。现在的中山公园,是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
如今中山公园内的两处景观:“西湖天下景”的园亭与“绿云径”的假山叠石,据说是当年大火中幸存下来的行宫御花园的一部分。“西湖天下景”一名,取自北宋大诗人苏东坡“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的千古佳句。该景观藏而不露,融碧池、曲桥、四方红亭、假山叠石为一体,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小西湖”。飞檐翘角的四方红亭廊柱上,一副楹联格外引人注目:“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字字珠玑,耐人寻味,它渲染了西湖山水的绮丽景色。该联既可顺读,又可倒诵,还可以拆开来念。
“绿云径”是中山公园内的又一处胜景。整组假山叠石全用太湖石堆砌,显得气势自然而又幽雅。公园内的“孤山”两个大字,据说出自宋人之笔。这块石壁,是抗日战争期间从地下挖掘出来的。至于石刻中的“孤”字少一点,纯粹是一种文字游戏而已。或许,当时的书法家认为孤山不应孤,所以才在这一点上做了文章,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猜不透的谜。

中山公园 发布时间:2012/7/23 16:38:43

中山公园 相关